张氏外科十三方考(修订本)
张氏外科十三方考(修订本)
张氏外科十三方考(修订本)
※上编※
总论歌 痈疽总论 痈疽总论歌 痈疽总论歌解 痈疽阳症歌 痈疽阴症歌
阴阳相半歌 痈疽善恶歌 痈疽五善歌 痈疽七恶歌 诸般坏症歌
※中编※
【处方篇】
锅烈制法(即三打灵药) 金丹制法(亦名锅丹) 石青制法 银翠制法
附:灵药释性
第一方 中九丸
中九丸的又一配合法
第二方 金蚣丸
第三方 三香丸
第四方 化肉膏
第五方 药线
第六方 紫霞膏
第七方 千捶纸
第八方 太岁墨
附载:甲、紫金锭之用法(内科部分、妇科部分、儿科部分、外科部分、
其他)
乙、紫金锭之适应症
丙、紫金锭之验案
丁、紫金锭之药解
戊、紫金锭之药理作用
己、紫金锭之收藏及来历
第九方 代针散
第十方 薰洗汤
第十一方 天然散
第十二方 麻凉膏
第十三方 解毒膏
【十三方的参考资料】
甲、方药异同
(一)关于四味异药方面 (二)关于三打灵药方面
(三)关于中九丸方面 (四)关于金蚣丸方面
(五)关于三香丸方面 (六)关于化肉膏方面
(七)关于药线方面 (八)关于紫霞膏方面
(九)关于千捶纸方面 (十)关于太岁墨方面
(十一)关于代针散方面 (十二)关于薰洗汤方面
(十三)关于天然散方面 (十四)关于麻凉膏方面
(十五)关于解毒膏方面
乙、十三方的药性略释
※下编※
【十八问答】
一问:何为脑花?
二问:何为对口花、对口疽、对口疔?
三问:何为背花?
四问:疔毒起于何经?(疔疮形象歌)
五问:鬓疽、鬓漏、耳门痈,三者何辨?
六问:何为痰核、瘰疬?
七问:何为项下桃、担肩瘤、窜胁痈?
八问:何为暗门闩?
九问:何为乳痈、乳岩、乳花?
十问:对心漏、对心痈,何以治之?
十一问:何为上、中、下肚角,鱼口、便毒,及阴疳、斗精疮?
十二问:卵癀、卵痈、卵花、卵漏,何以辨别?
十三问:附骨疱、附骨痈、附骨疽、附骨漏,何以分别?
十四问:鹤膝风、鹤膝痈、人面疮、臁疮,何以别之?
十五问:裙边疮、蹭癀、踝花、鸭掌疔、鸭掌风、牛皮癣,何以别之?
十六问:何为痔漏?
十七问:口内有虫疳、热疳、走马牙疳等症,何以别之?
十八问:何为鹅口疮?
瘰疬 痰核 鬓疔 鬓疽 嘴疔 水疔 耳门痈 暗门闩症 项下桃
马刀痰核 乳花 乳癌 腰疽 上肚角疽 下肚角疽 便毒 鱼口
臁疮 裙边疮 踝花症 蜡烛疳 下疳 斗精疮 脑疽 对口疮 左肩花症 右肩花症 左右发背症 附骨疽 鹤膝风 脚背花 手掌花
耳层 鼻 牙泄 喉风 龙癣疮 龙缠疮(俗名缠腰丹) 紫癜疯
张氏外科十三方考前言
外科十三方,为吾国铃医不传之秘而视为枕中鸿宝者,师传徒授,各有隐藏,从无一人能窥全豹,尤以首方之“中九丸”,更百人百样,故排迷阵,令人莫明究竟。余曾以此方广为访问,达三十年,得来方法皆人各自异。其书则尽属抄录,向无刊本,致一抄再抄,错误百出,且每人仅知一、二方或三、四方不等,得其全方者,百人中难获一、二。己卯秋,客寄重庆,于南区马路一旧书肆中,无意间发现抄本方书一册,翻视之,知为外科十三方之完整本,当即以重价购归,书或为咸丰五年(公元一八五五)十月抄录本,字虽工整,惜别字重重,有许多处几无法句读,知抄书人非通达者,乃于百忙中抽暇整理之,视同拱璧,出入与俱者历十年。庚辰除夕,又于成都故书摊上获得蓬莱山樵之《集验方》一部,末卷亦附有十三方,惜乎名虽十三,实际上亦仅至数方而止,但其首方之“中九丸”则较一般者为完备,大可与旧抄本及历年师友授受之方法互相印证,幸成全璧,讵非乐事。予今老矣,深恐此三十年苦心搜求之济世良方随吾身以湮没,故特就所知及临床实验之心得,考正而表彰之,并将各古书中与十三方有关之方摘附各方之后,以资参证,俾我国民间之外科疗法得以大放光明于现代,则余愿足矣。
乙酉冬,得识杭州沈君仲圭于前陪都中医院,沈君好书,与余同癖,谈次知裘吉生氏曩岁编行绍兴医药学报时,曾刊有《管氏十三方》一种,大约即系此书,聆言之下,急欲一睹为快,惟该书系民初出版,一时未易觅致。不意旅沪以后,忽得仲圭远道惠书,谓管氏方已经觅得,并出重资倩人录副寄申,校读一过,方知其书缺略颇甚,但可资参考处亦复不少。去夏回蓉时,乃将稿中处方部分抽出,付诸华西医药杂志发表,刊出后,叠接各地同道来函询问一切,并促早出全书。今幸得周复生、朱活民两君资助出版,并蒙四川省医药学术研究会列为丛书第二种,故自忘谫陋而付梓焉。尚盼同道中之精熟此方者,或出示更好方法,或指出本书错误,俾再版时得以更正,尤所厚望焉!
广安张觉人自记 公元一九四八年元月
初版凡例
一、本书中编的十三方,过去曾于华西医药杂志分期发表,惟因排版大意,错落不少,先后曾叠接国内外读者来函询问,足见关切与爱护之深,今本书已全部出版,且校对工作由编者亲自负责,错误处当比较稀少。
一、本书中的区区十三方,看似极度平凡,可是编者曾为此花去不少的宝贵时间和经济,读者得此书后,务须实地研究制用,使潜伏草野的济世灵方得以发扬光大。
一、本书承周复生、程天灵两君附以按语,使原文欠圆满处更易了解,特志谢忱!
一、本书方法虽曾由十数草泽高明领教得来,但尚未敢自诩为毫无缺点,读者如获得更有优于本书之方法者,尚希不吝赐教,俾于再版时得以补充,则尤幸焉!
修订例言
一、拙编外科十三方考初版刊行未久,即销售一空,年来经常不断得到各地卫生工作者或非卫生工作者来函购买,甚至新书不得,即遍历旧书肆而搜求旧本者,故知此书已受到祖国广大人民的重视。惟初版本中存在不少缺点,自有修订必要,故于百忙中抽暇改编,续成此稿,以饷读者。
一、十三方的处方、制法,人各不同,编者现藏访到抄本七个,原有的抄本五个,这十二个抄本中的方法各有出入,除少数内容大致相近外,余均面目全非。今特将不同的汇录于十三方后,以作参考资料,同时也可知道这种民间秘方因辗转授受,竟变样到了什麽地步。
一、原抄本嘱言中所谓四味异药者,乃石青、银翠、金丹、烟硫四物也,所谓三打灵方者,即锅烈也。
一、抄本体例亦不尽同,有的本子有十八问答,有的本子又只有答而无问,有的本子又不拘一格,随便漫谈。初版本未录十八问答,今特补入,以便多多吸收此中经验。
一、编者使用十三方,已历三十余年,积存验案不少,因限于篇幅,未能仅量附入,拟俟将来时间许可时,再行整理付刊。
一、此十三方虽寥寥无多,但如能善于掌握,灵活运用,确能在外科方面解决不少问题,固不必如韩信将兵之多多益善也。
一、本书前半部因要保存十三方的真面貌,故对于文字方面,除了错别字及不通顺处酌加润饰外,余均一律依旧,以存庐山真面,故前后语气不同,读者谅之。
一、所附红蓼山馆效方,是编者历年积累下来的一些成绩,有的是由良师传授得来,有的是由友朋交换所得,小部份则采自他书,都是经过临床使用认为有效的,也有是出了重大代价购获的,今择要选载,读者在适应场合下,不妨放胆采用。
一、本书所列方法,希望读者在使用后经常与编者联系,以便彼此交流经验,编者并愿负深入研讨责任,俾使此种民间秘方得以发皇光大,为祖国人民健康忠实服务。
一、本人通讯处为四川成都东御街二○一号附四号。
广安张觉人志于成都 一九五五年二月
上编※
总论歌
此等著论总提纲,阴阳内外悉分张,痈疽发处分赤白,疮疖起时别暗光,满腹仁恩留赤子,一腔慈爱著青囊,百骸中毒分表里,三关直透识阴阳,回生妙术传釜水,救死奇方著蜀疆,且看杏林多秀色,须知橘井有泉香,愚民莫负侬医惠,转盼乾坤乐更长。
按:此歌中“釜水”二字,系吾蜀自流井之古名,“著蜀疆”三字,又显指四川而言,据此歌词意推敲,此十三方之创始者似为蜀人无疑;但从另一解释,则此十三方之创始者虽不属蜀人,而挟技浪游来川,侨寓釜水乃将此方授诸蜀人,亦或有之。惜无医史可考,只可作此猜测,留待后来者之参证耳。
痈疽总论
夫痈疽之症,本由心经而发,何以发自心经,因实火动而成痈疽,虽有各症,亦当分内因、外因、不内外因。内因者,乃心、肝、脾、肺、肾及心包络等处,或因寒热而血凝气滞,或膏粱厚味而遗诸毒;外因者,乃肩挑背负,劳苦奔趋,而迎暑湿风邪,扰动气血不和,此外因也;不内外因者,乃五脏受伤而邪毒透入也。痈疽之发,分筋、骨、韧、皮、肤五类。痈发于血脉之间,属阳,为顺症;疽发于筋骨之内,属阴,为逆症。发于皮内者为疡,发于肤上者为疖。凡症宜视阴阳,详察善恶,若见三善,纵然沉重,亦无大害;如见四恶,虽然微小,亦必丧亡。凡业医者,不可徒从表里、寒热而辨阴阳,以贻害于人也。
痈疽总论歌
痈疽原是火毒生,经络阻隔气血凝,外因六淫八风感,内因六欲并七情,饮食起居多失慎,肩挑背负损其身,膏粱之变营卫过,藜藿之躯气血贫,疽由筋骨阴分发,痈从阳分肉脉生,疡起皮里肉之外,疮发皮肤为失荣,阳盛红肿赤痛易,阴盛色暗陷不疼,半阴半阳不高肿,微痛微热红亦轻,五善为顺七恶逆,见三见四可分明,临症色脉须详察,温凉补汗攻应分,善治伤寒杂症易,能察痈疽肿毒精。
痈疽总论歌解
经云:“诸痛痒疮,皆属心火”故曰痈疽原是火毒生也。痈疽皆因营卫不和,气血凝结,经络阻隔而生,故曰经络阻隔气血凝也。其因有三,内因、外因、不内外因是也。外因者,由于春之风,夏之暑湿,秋之燥,冬之寒也,当其时而至,则为正气,非其时而至,或过盛,则为淫邪。凡此六淫为病,皆属外因。亦有因八风相感,如冬至日正北大刚风,春分日正东婴儿风,秋分日正西罡风,立夏日东南弱风,立冬日西北折风,应时而至,则生养万物,不应时而至,则杀害生灵万物,若人感受,则内生重病,外发痈疽。凡此八风为病,皆属于外,故亦曰外因六淫、八风感也。内因者,耳听淫声,目视邪色,鼻闻过臭,舌食滋味,心思过度,意念妄生,皆损人神,凡此六淫为病,皆属内因,故曰内因六欲并七情也。不内外因者,饮食不节,起居不慎,过饮醇酒则生火,消烁阴液,过饮茶水则生湿,过食五辛则损气血,过饥过饱则伤脾胃,凡此种种,皆饮食之致病;昼夜过劳,担轻负重,跌扑损坠等类,损其身形,夜不静息,强力入房,劳伤精气,此起居之病也。其起于膏粱厚味者,多令人营卫不和,火毒内结,起于藜藿薄食者,多令人胃气不充,气血亏少,凡此种种,皆不内外因也。人之身体,计有五层,皮、脉、肉、筋、骨也。发于筋骨间者曰疽,属阴;发于血脉间者曰痈,属阳;发于皮里肉外者曰疡毒,只发于皮肤上者名曰疮疖。凡痈疽阳盛者,初起红肿,色赤,疼痛,则易溃易敛,顺而易治,以其为阳症也。阴盛者,初起色黯,不红,塌陷,不肿,木硬不疼,则难溃难敛,逆而难治,以其为阴证也。半阴半阳者,漫肿不高,微痛不甚,色不甚红,此症属险,若能随症施治,不失其时,则亦可转险为顺,否则逆矣。五善者,五善之症也,诸疮见之则为顺,则易治;七恶者,七恶之症也,诸疮见之则为逆,则难治。凡患痈疽者,五善为顺,七恶为逆,如见三善者必生,见四恶者必死矣。尔后学业医者,当于临症之际详察其色,宜温者则温之,宜凉者则凉之,宜补则补,宜汗则汗,宜攻则攻,果能如是,庶有济而不误也。然而外症痈疽,犹如内症伤寒,能善治伤寒者,则杂症无不易治,能善疗痈疽者,则诸疮无不精妙,盖以其能辨表里、阴阳、虚实、寒热也。
痈疽阳症歌
阳症初起红肿色赤痛,根束盘清肿如弓,七日或疼或时止,二七疮内渐生脓,毒随脓出精神爽,腐脱新生气血充,嫩肉如珠颜色美,更兼鲜润若榴红,自然七恶全无犯,应当五善喜相逢,须知此属纯阳症,医药调和自有功。
凡痈疽初起,热赤痛,根束者,晕不散也;盘清者,不漫肿也;如弓者, 高肿也,易溃易敛,此为顺症。详察细审,自易见功。
痈疽阴症歌
阴症初起如粟大,不红不肿疙瘩僵,木硬不痛不?{肿,疮根平大黯无光,三七之后不溃腐,软陷无脓结空仓,疮上生衣如脱甲,孔中结子似菡房,紫黑脓稀多臭秽,如见七恶定必亡,须知此属纯阴症,纵有歧黄命不长。
凡痈疽初起,不红不肿,不热,状似粟米疙瘩,木硬不痛,七朝之后,不溃不敛,疮上生衣,如脱壳样,口如花结子,此属逆症。倘见七恶,必定死亡 ;如现五善一、二者,尚可勉强救治,否则徒劳。
阴阳相半歌
阴阳相半属险症,阳吉阴凶生死昭,似阳微痛微肿,如阴半硬半肿高,肿而不溃因脾弱,溃而不敛为脓硗,五善之症虽兼有,如现七恶岂全逃,饮食若能知味美,二便调和尚可疗,按法医治应手放,阳长阴消自调。
半阴半阳,皆属险症,似阳不甚烧热,似阴不甚木硬,多现顺症宜可救,如现逆症则难疗。如阴升阳泄者,纵然多陷,尚有一线生机。
痈疽善恶歌
法则无他审症先,阴阳两症必须参,五善七恶休咎定,明哲先当仔细观。
夫病分内外,审症宜详,病由脏腑经络而发,痈疽亦自脏腑而成,内症必先察其表里,外症亦当审其阴阳,审症既确,施治自易。痈疽阳症之形,发为红肿,大烧大热,头尖色赤,病者时畏寒热,口干发渴,不思饮食,只喜茶水,此阳症也。阴症色青,不烧不热,不红不肿,患者饮食不多,精神犹畅。此阴症也,又有阴症似阳者,患部先红而犹赤,时烧时退,或有或无,疼痛不堪,口中焦渴,人多眩晕,此阳症兼阴也。如患者周身寒冷,汗淋漓,疮头丰满,色多黑赤,头尖体圆,此阴症兼阳也。欲治外症,无他妙法,当先辨其阴阳,次当详其五善、七恶。五善者,一声音洪亮,二精神舒展,三疮形阳症红紫,阴症赤白,四饮食无减,五静睡不烦,此善症也,若得一、二善者,所患虽重,亦自无虞。七恶者,一声音沉滞,二坐卧难安,三头多眩闷,四阳带赤黑,阴带红紫,五瘀血时流,六周身寒冷,七人多恍惚,此七恶见其一、二者,皆不可救药。业此者审察宜详,不可疏忽大意。
痈疽五善歌
心善精神爽,言清色润鲜,不躁不烦渴,寤寐两相安。肝善身轻便,不怒不惊烦,指甲红润色,起坐觉安然。脾善唇滋润,知味喜加餐,脓黄不臭秽,大便不稀干。肺善声音响,不喘无嗽痰,皮肤光润泽,呼吸气相安。肾善不午热,口和齿不干,小溲清且白,夜卧静如山。
痈疽七恶歌
一恶神昏愦,心烦舌燥干,疮色多紫黑,言语见呢喃。二恶身筋强,目睛正视难,疮头流血水,惊悸是伤肝。三恶形消瘦,疮形陷又坚,脓清多臭秽,脾败食不甘。四恶皮肤槁,痰多韵不圆,喘生鼻频扇,肺绝定归泉。五恶时引饮,咽喉若燎烟,肾亡容惨黑,囊缩死之原。六恶身浮肿,肠鸣呕呃繁,大肠多滑泄,脏腑败之端。七恶疮倒陷,如剥蟮一般,时时流污水,四肢厥逆寒。
诸般坏症歌
初起如粟痒微生,未老头白痛渐增,一日寒热发战起,三四发泡硬如疔,昼夜昏沉痒不止,四红五紫六日青,人若犯此无脓症,十人之中九不生。
按:此歌一本见于疔疮门,一本见于总论后。以体例论,似当列于此处,故不嫌复出,重录于此。
又按:综上论歌,不仅为十三方考之上编,实系外科入门必读之阶梯,医人若不熟诵前列九首论歌,则临症审病,即无从辨别阴阳、善恶,盼读是书者,尤不可以陈言俚词目之。
※中编※
【处方篇】
十三方中最神秘而令人难索解者,厥为首方中之“中九丸”,十人十样,使人莫名所以,尤以三打灵药为特甚,银翠次之,金丹、石青,则所差尚属无多。今特先将四味异药之制法详述于前,以中九丸配合法殿之于后,然后再及其他之十二灵方,以成其全。
〖 锅烈制法(即三打灵药)〗
[处方]水银一两 白矾一两微煅去水分 火硝一两焙去水分 食盐一两焙干 朱砂五钱 皂矾一两
[制法](1)先将白矾、火硝、食盐、皂矾朱砂共研极细,再加水银又研,直研至不见水银星珠时为止,分作三份备用。
(2)以一份堆于小铁锅内,上以大碗覆之,随以醋调熟石膏粉,将碗同锅连接处涂封严密,勿使泄气。
(3)以炒干黄土(即黄土之炒去湿气者,用赤石脂更好)或极细河砂,将碗掩住,但须露出碗底,并以铁圈重物套压碗底,不使移动,碗底置浸湿棉花一团,外以大铁钉三只(或用火盆上炖食物的铁三脚架,更妙),插于地面土中,将锅安置钉上,约离地高七指许。
(4)以微火烤胎,焚香计之,俟一炷香尽,再以文火升炼,俟第二炷香尽时,又以武火(即烈火,以焰离锅底约二指许为度)升炼,俟三炷香尽时,察看碗底棉花是否由湿而干,更由干而成黄黑色,如已成黄黑色,即离火待冷。
(5)将已冷丹锅,轻轻除去黄土、石膏,揭开丹碗,灵药即升碗上,色白者嫩,色紫者老,色红者恰到好处是上品(如碗上有水银星珠,是武火用早,水银首先飞上,不可使用),此为一转,又名一打。
(6)取第二份药末同第一转扫下丹药调匀,合为一处,如前升炼三炷香 ,冷定取药,是为二转灵药。
(7)取第三份药末同二转灵药调匀,合为一处,如前升炼三炷香,冷定取药,是为三转,三转已毕,所得之药即为三打灵药,亦名“锅烈 ”。药经三打,则水银之本性死绝,服食遂无流弊。丹底可搽诸疮 ,功能止痒定痛,长肉生肌,不可弃去。
〖 金丹制法(亦名锅丹)〗
[处方]倭铅三钱 漳丹二两
[制法](1)将铅放入倾银罐内(即耐火黏土罐,昔日熔银时常用此罐),置于火上熔化之。
(2)将漳丹徐徐撒于已熔铅上,藉重铅气熏蒸,并于黄丹中间搅一凹处 ,俟蒸至凹处发现黑色,四周兼现黄色时,是即合度之证(大约一炷香时即可蒸透),冷定,去铅取丹,是即金丹,亦名“锅丹”。
按:漳丹即系“黄丹”,黄丹是铅经氧化而成,故化学上名“氧化铅”,今再加此段处理后,遂一变而成为“过氧化铅”,其作用不同于原来黄丹矣。
〖 石青制法〗
[处方]白砒二两 硫黄四两
[制法](1)将砒、硫共研细末,投入倾银罐内,上覆铁板一块,以铁丝缚紧,再用盐泥将罐全体封固(或以醋调石膏亦可),俟干听用。
(2)将已干丹罐放木炭火中烧之,揣度罐中药已熔化(约香三炷),乃取出待冷,剥除泥壳,揭去铁板(手势应轻,勿使盖上所升之药落下),升于盖上而色如黄芽者为烟硫,沉于罐底而色带暗绿者为石青,将此暗绿色物取出研细备用。二物虽然同出一本,性却截然不同,盖烟硫有毒而石青无毒也。
按:石青即近代化学颜料制品中的“巴黎绿”,因其含有砒素,故欧西曾用以配制疟疾成药,惟近时巴黎绿之制法大都改用亚砷酸、碳酸钾、硫酸铜等为原料,兹特介绍一法,以供参考:
砷绿(Scheele,S grccn)――砷绿之主要成份为亚砷酸铜。制法用氧化砷一份,和碳酸钾二份,再加水三十份煮之,氧化砷即溶解而成为亚砷酸钾,然后再于此温液内加入硫酸铜溶液二份,立即有沉淀发生,将此沉淀滤出干燥之,即成砷绿,其反应式如下:
2K2CO3+As2O3=K4As2O5+2CO2
K4As2O5+2CuSO4=Cu2As2O5+2K2SO4
如于碳酸铜溶液中加入氧化砷而煮沸之,亦生绿色沉淀,将此沉淀滤出干燥之,亦可同样得到砷绿:
2CuCO3+As2O3=Cu2As2O5+2CO2
砷绿耐日光及空气之力甚强,惜因其含有毒质,故用作颜料不甚普遍,其主成份可以Cu2As2O5•2H2O表之,易溶于稀酸内,灼热之,即发生白色氧化砷气体,残余黑色氧化铜。
〖 银翠制法〗
[处方]纹银一两 石青约一两
[制法](1)将银打成薄片,剪成小块,投入倾银罐内,火上熔化。
(2)取石青末约六、七钱,投入已熔银上,以铁箸搅拌,银即自然起发 ,如不十分起发时,可再投石青末三、四钱,必能起发。所用石青不拘多少,总以银质发透为率。
(3)将发透之银取出打碎,研为细末,飞去灰渣,其色与靛花相似(翠色),故名银翠,将其浸入冷水,每日换水二次,七日夜后,火毒即尽,收贮备用。
按:银翠系以银同石青制成,石青成份为硫与砒,硫、砒同银相作用后,即成功“硫化银”同“硫化砒”,故对含螺旋体之梅毒有特殊制伏力量,再同三打灵药及过氧化铅等配伍后,更收相得益彰之效。
翠者,殆以其色名也,并有呼为“银碎”者,亦不无理由,以其碎银成粉也。一以色名,一以象名,各有取义,未可厚非。
顾世澄疡医大全痔漏门中,有退管方一个,绝类银翠,仅制度不同,特录于后,以资参证:
(甲)瓷石六两
打如豆大,用白芨水浸数日,取出,以硫黄粉为衣,入罐升 三小时,得丹约三钱。
(乙)辰砂四两 明矾四两(另入罐升成丹)
(丙)纹银一两 硫黄三钱 白砒三分(炼化成粉)
将以上三种药末各秤等分,研匀,米糊为丸,如粟米大,每服一分,白芷汤下,服后约半日间,下部即觉胀痛,用手拍左右臀,管即自出,俟出尽时,以生肌药收功。管口小者,先以烂药烂开,管即易出;欲管速出者,可再用蓖麻子煎水洗之。
附:灵药释性
锅烈:辛平无毒。功能去湿、杀虫、活血、解毒、化痰、解郁。
金丹:辛平无毒。功能治吐逆、反胃、坠痰、杀虫。
银翠:辛平无毒。合药能治一切奇疮怪症,内服功能敛口生肌。
石青:大热。因其有砒,故能解水银、轻粉之毒。善治一切风湿,筋骨作痛作肿,又能解一切寒凉药毒,及疮不收口,作寒作热等。更能领导水银、轻粉循行筋脉,以解周身痰气,乃诸药中之极热者。不可不用,亦不可多用。
杨鹏先经验救急方,乾坤夺命丹:
生白信石一两研末 生硫黄一两研末 白蜡一两
三宗标准,不可缺少分量,将蜡熔化,即下二药合匀,出锅为丸,每丸四分备用。
此药治男妇一切气寒、食寒、阴寒,及妇人白带,男子肾寒,白痢、泻下等,一切下部寒凉之症,并皆治之。如男妇阴寒,病在危急,速服此药,待至二十分钟时,无不立刻回生,每服一丸,小儿半丸,开水送服。
按:此即石青之加白蜡者。
烟硫:其性好走,善入肌肤,为驱风邪、疗诸癣之要药。但有大毒,故只可外用,不可内服。
〖 第一方 中九丸〗
歌曰:中九丸来味不多,说破异药笑哈哈,任他诸般奇怪症,每服数丸起沉疴。
[处方]锅烈一钱 金丹一钱 银翠三钱,若脓寒加石青五分
[制法]共研细末,用面糊趁热合药为丸,如凤仙子大备用。
[用法]每服一分,病重者,可由二分加至三分,用温酒或温开水送服,服至毒消尽时为止,忌食萝卜。如系阴症,可加石青一钱,余症不用;畏寒者,可加百草霜五钱。疔疮忌服,小孩量减。服丸之后,间有发现头晕者,不必畏惧,过一时即消失矣。
★中九丸的又一配合法
[处方]锅烈六钱 金丹三钱 石青四钱 银翠四钱 蟾稣二钱 熊胆三钱 珍珠二钱 麝香一钱
[制法]以枣泥为丸,如小黑豆大,朱砂为衣。
[用法]每服二、三丸,用龙眼肉包好,白糖开水送服,每日二次,病重者,可服三、四丸。血燥之人可加牛黄,如无牛黄,可用九转胆星代之。
按:此丸经编者临床实验,较前法配成者尤为无弊,不过成本未免高昂耳。
中九丸以金石药为主体,功能清血解毒,性热而猛,窜经走络,逐毒下趋。专治阴疽恶毒,及阴阳夹杂,症偏于阴者,无论身体何部生疮,凡漫肿无头,日轻夜重,皮色不变,顽麻木硬等患,均可服用此丸,未成者消,已成者溃,和平稳便,确有殊功。西南民间游方老医,对于初学后进,或遇局外人时,每每高声吟着:“祖师口传中九丸,锅烈金丹誓不言,用到石青不用处,方知银翠要口传,子孙永宝如金玉,不须富贵置田园”的俚歌以自炫,并故意表示其十足的神秘态度,一若获此方后,即可上傲王侯矣。如欲请教一番,更非重贽不可,即使一旦执弟子礼时,又多以“教一路,留一路,免得徒弟打师父”的行动来敷衍塞责。济世灵方遂为若辈愈传愈伪,良深浩叹!
按:中九丸的主要成份为灵药、金丹、银翠、石青等,其主药为砒、汞,砒、汞为梅毒的特效药,故其治“痰核瘰疬”者,乃梅毒性之淋巴腺肿也,其治“周身湿热古怪症”者,乃梅毒之全身溃烂也。梅毒为普遍传染之性病,非草根木皮所能生效,在“六○六”“九一四”等化学制剂未发明前,则中九丸之神奇,固应视为仙丹,尤为一般操外科业者之衣食秘方,自无疑义。有服此药后而发生腹痛、吐泻、头晕等乖象者,乃铅、汞、砒的中毒现象,下次如减量服之,自无此弊。又中九丸中如除去金丹,则可以之治疗痰哮喘急及顽固疟疾,均极神验。
〖 第二方 金蚣丸〗
歌曰:金蚣丸内用蜈蚣,全蝎山甲与僵虫,朱砂雄黄同配合,痰核瘰疬散无踪。
[处方]金头蜈蚣十五条,去头足微炒 全蝎二十个,去头足米泔水洗山甲二十片,土炒成珠 僵蚕二十条,炒去丝朱砂二钱 明雄二钱 川军(即大黄)三钱
[制法]共研细末,黄酒、面糊为丸,如绿豆大,朱砂、雄黄为衣。
[用法]每服三十至五十粒,空心温黄酒送服,老弱量服,汗出即愈,未成者消,已成脓者,次日即溃,已溃者忌服。如系痰核瘰疬,可兼服中九丸五至十粒以辅助之。又如患者体质柔弱,消化不良,服中九丸后腹痛作泻者,可兼服此丸,即可减退其副作用。
按:此方以毒性动物为主药,功能驱风破瘀,消肿镇痛,凡阳症之红肿热痛 高起者,如发背、疔疮、横痃,及小儿上部疙瘩(脖上、脖下,及头面等处) 等疮,皆有相当疗效,惟下部各疮不能适用,盖以风药多行上窍也。疮非气血凝滞不生,此方以蜈蚣、山甲、僵蚕、全蝎等药之上升,以驱风活络,雄黄、 朱砂、大黄等药之下趋,使毒出有路,一升一降,毒散结去,气血得以流行, 疮亦因此痊愈,他如小儿上部疮疖等,见效尤速。
又古方“五虎下西川”,即金蚣丸之多蝉蜕者,但据我收藏的十三方抄本中,亦有三本方中有蝉蜕,可知本方是从五虎下西川蜕化出来的一个验方。原方如次:
金头蜈蚣一条,去头足糯米炒黄色 全蝎五钱,洗去盐焙干 蝉蜕五钱,去头足 穿山甲五钱,陈土炒 僵蚕五钱,炒去丝
共研细末,笤面为丸,如绿豆大,朱砂为衣,壮者每服二十丸,弱者十丸,土苓汤下,忌油荤,及一切发物,凡一切杨梅毒疮,鱼口横痃,不问已溃未溃,皆可治之,无不验者。
按:五虎下西川方甚多,此其最古方也。(又一方有斑蝥,无山甲)
又钱塘赵恕轩串雅编及种福堂公选良方中之“鳞鲤丸”皆与金蚣丸方十九相同,且较金蚣丸完善而稳妥。据赵氏云:即铃医之“八面锋”为一切无名肿毒 之特效专药,而于瘰疬一症尤具特长,故编者每于用金蚣丸处,皆易以此方,不仅效力确实,而且更少流弊,今录其方于次:
归尾五钱 生军(即生大黄)三钱 蝉蜕二十只,去头足乳香一钱 没药一钱 制芩(黄芩)三钱 全蝎二钱 连翘三钱,去心 防风二钱五分 羌活二钱五分 雄黄水飞,七分 僵蚕二十五条,姜汁炒 牛胶一两,土炒 荆芥二钱 桔梗二钱 金头蜈蚣四条,去头足,分作四种制法:
一条用姜汁搽,焙干;一条用香油搽,焙干;一条用浓醋搽,焙干;一条用稣搽,焙干。
上制后,共合一处备用,研细末;再以山甲四两,亦分作四种制法:
一两用红花五钱煎汤煮,焙干;一两用牙皂五钱煎汤煮,焙干;一两用紫草五钱煎汤煮,焙干;一两用苏木五钱煎汤煮,焙干。
右制后,亦混合一处,研末备用。
将上面各种药末共合一处,以米醋打糊为丸,外以朱砂五钱为衣,每丸重一钱二分,瓷瓶收贮,以麝香五分养之。服时以一丸,热酒送服,未成者内消,已成者出脓,神效非常。金蚣丸药味即此方之一部分,与蟾酥丸处方亦小异大同,其为外科之重要方,可想而知。且此方之前数味,乃“神授卫生汤”药味,功能宣热散风,行瘀活血,解毒消肿,故为外科门中之首要方,且较金蚣丸尤为周到而踏实。编者每于用金蚣丸处,皆易以此方者,亦以其周到而踏实也。
吾蜀梁山杨旭东,蜀中医纂有“骊龙珠”一方,为痈疽总方,专治一切痈疽肿毒,不论已溃未溃,俱能散毒收口,生肌长肉,方名之下标明为“内廷方”,亦即鳞鲤丸、金蚣丸之小有不同者。惟方中蜈蚣系二十一条,将山甲、蜈蚣制好后,每以山甲末一两,蜈蚣末二钱,配入群药之中,每丸重一钱五分;全蝎又系用荷叶包炮之,此小异耳。欲知其详,可覆按原书。
又赵氏串雅编中之“八厘金”,主治痈疽发背,疔肿疮毒,未成者服之,内消甚效,察其处方药味,殆亦金蚣丸之加味,故并录于此,以作他山之助。
番木鳖(即马钱子)水浸去皮用油枯(煎熬)五钱 蟾稣二钱 僵蚕二钱 乳香二钱 没药二钱 胆矾一钱 蜈蚣三钱 山甲(炮炙)一钱 血竭一钱 朱砂三钱 蝉蜕一钱川乌一钱 雄黄一两 麝香五分
上共研末,于五月五日修合,水泛为丸,如莱菔子大,上部病饱服,下部病饥服,每以八厘,陈酒送下,小儿酌减。
他如赵氏之十宝丹,串雅补之回生丹,青囊秘授之全生丹,外科大成之六军丸,蓬莱山樵辑方之观音救苦丹等,皆与金蚣丸如出一辙,原书俱在,未遑尽录。
按:金蚣丸以蜈蚣、山甲、全蝎等为主药,故主药之分量宜重,因全蝎、蜈蚣、山甲等对腺体结核有疗效,自宜重用。且此方功能镇静神经,如加入麝香,更可治疗小儿惊风抽搐。
〖 第三方 三香丸〗
歌曰:丁木茴香三香丸,砂仁紫苏黄芩兼,白术茯苓陈皮草,干姜泽泻香附全,猪苓木通同草果,天花粉末面糊丸,一切寒凉虚危症,饮食不进效若仙。
[处方]丁香二钱 木香三钱 小茴七钱 砂仁五钱 紫苏七钱 黄芩一钱 茯苓三钱 猪苓一钱 白术三钱陈皮三钱 干姜一钱 泽泻一钱 香附二钱 木通一钱 草果五个 花粉三钱
[制法]共为细末,面糊为丸,绿豆大。
[用法]每服三钱,空心姜汤下。如患者气体虚弱,饮食少思,服中九丸后有呕吐 、腹痛之副作用者,速服此丸三钱,即解。
此方专治一切冷痰危症甚效,若患者体质虚弱,胃纳不旺,服中九丸后发生恶心、呕吐、头眩、腹痛,及泄泻者,可加此丸三钱同服,即可免除乖象。此方药味殊嫌庞杂(与木香流气饮略有出入),倘因服中九丸后发生呕吐者,亦可用炒山栀及白蔻,加入香砂六君子汤中服之,效力亦与本方之作用相等。
〖第四方 化肉膏〗
歌曰:化肉灵膏妙无穷,桑麻石灰一样同,二乌灵仙同煎水,淋漓入锅看雌雄,五灰虽然同此用,加减较彼有神功。
[处方]桑枝灰五升 麻梗灰五升 广石灰五升,未发者
[制法]共合一处备用,另以威灵仙一两,川乌四两,草乌一两,野芋头一两,生半夏一两,巴豆五钱共为咀片,煎成浓汁,将前灰放在竹箕内(先用稻草垫底),继将药汁淋于灰上,滤下之水,用器接收(滤得之水,以沾于舌上如针刺者为佳),约一大碗,入锅慢火煎之,俟浓缩到相当程度时,再加白矾一两,收膏贮瓶,黄蜡封口备用。
[用法]用时将药取出,研细如泥,挑置少许,涂于疮之中央,其药力自能散布四周,以奏化腐消毒之功。如觉疼痛,可揭开检视,如患部四边有红线样物时,即喷以冷水一口,其痛可立止。倘腐烂已去,欲生新肌时,可将此膏少许,用水调如淡茶色,用新笔蘸水,于疮上洗之,即可逐渐生肌敛口。
此膏之腐蚀力甚大,故使用之后异常疼痛,因其作用乃化学上之“轻氧化钾”也。现今新药群中不乏相同之物,如硫酸铜、硝酸银、石炭酸等,皆具有相同之腐蚀力量,如感觉自制麻烦时,亦不妨以此类化学品代用。赤水元珠有“化瘤膏”一方(即五灰膏),其处方虽与本方不尽相同,而其作用则完全一致,今摘录于此:桑木灰、枣木灰、桐壳灰、荞麦灰各二升半,共合一处,放于已垫稻草之竹箕中,淋汁约五碗许,入斑蝥四十只,山甲五片,乳香五钱,冰片一钱,用水煎作一碗,以瓷器盛之。用时以新石灰调膏敷之,干则随以清水润之。
“化肉膏”之作用专在追蚀恶疮腐肉,惟嫌其性质过暴,远不若薛己外科精义之“针头散”及仙拈集之“脱烂散”来得王道,故余意不若迳以二方之一代替之,更为圆满。
天灵按:“化肉膏”中之桑枝灰、麻梗灰所含成分为“碳酸钾”,加入石灰后即一变而为“轻氧化钾”,具有强腐蚀作用,伍以巴豆,其化腐之力愈益强大,他如灵仙、胆星、半夏、二乌等物,则取其能麻痹神经以减轻痛苦,配方制法,颇为巧妙。
〖第五方 药线〗
歌曰:诸家药线不相同,吾门药线有奇功,虽然砒矾一样用,火候之中看雌雄,不论痰核并附骨,化腐干脓显神通。
[处方]白砒三钱 明矾七钱
[制法]右各研细末,先于锅中滴麻油几滴,次将砒末放入,再将明矾末盖于面上 ,将锅在武火上烧之,俟砒、矾干结成饼,烟将尽未尽时,取出研末,以面糊作成细条(如粗线丝)备用。经此制炼之后,砒性已纯,凡瘰疬成管,及痈疽之久不干脓等,皆可用之。
按:此线为“三品一条枪”及“枯痔散”之基本方,亦有名“大药”者。景 岳外科钤名“枯痔水澄膏”,赵宜真炼师已收入青囊杂纂,临安曹五,加黄丹、草乌、蝎梢,名“如神千金方”,为高宗取痔得官。金鉴加轻粉、蟾酥,始名“枯痔散”,顾世澄疡医大全又去蟾酥,加入朱砂,亦名枯痔散。陈实功外科正宗,比金鉴方多天灵盖一物,徐灵胎谓此物大伤天和,万不可用,然正宗 此方原非陈氏自创,盖始于张氏医通,陈氏殆其附从者。鲍云韶辑验方新编时 ,又去轻粉而加入乌梅,以调整其腐蚀力量。他如外科金针、外科花蜜等书,亦采入之,殆皆祖述大全耳。方药之去取增减,姑置勿论,惟搽后能造成人工 发炎以枯干痔核者,皆砒、矾之力,不过随人增减,各夸巧妙而已。
外科大成之痔漏退管药线方中,有一方亦仅砒、矾二味,只制炼方法微有不同,亦摘录于此,以示此方作用之广:
白砒五钱,明矾一两五钱,将白砒入铁锅内铺匀,上盖明矾末,以火煅之,至矾枯时,喷冷水一口于砒上,随以棉纸盖于砒上,再随喷冷水三、五口于纸上,从锅盖边纸上看之,以有白霜透出时为率,如无白霜发现,可再煅再喷,直至有霜时为止,去纸,入去油乳、没各少许,盖于矾上,离火候冷,取出为末,以面糊为条备用。用时将此条插入漏孔,待管退出时为度。如于此方之中再加入蝎尾七枚,生草乌末一钱,即为最佳之枯痔药,编者枯痔时亦常用之。其他外科百效书之“点玄丹”,亦系砒、矾二物,且云善治恶毒,可见此药线一方专作去腐蚀绵之泛用品,盖顽固腐肉,非仗此种大刀阔斧之猛烈峻剂,实不能去此冥顽不灵之大患也。
此线短处是去腐甚痛,病者多不乐接受。王肖舫氏则以“蛤豆条”代之,化腐不疼,且极稳妥。其法系以蚊蛤一个,焙至焦黄色,再取生巴豆三粒,去皮心,焙研细末,加冰片少许,共合一处,调捻为条(以巴豆油质能粘和成条为度,否则须相势加油加药)。此条用时烂而不疼,功在药线之上。
〖第六方 紫霞膏〗
歌曰:紫霞膏贴远年疮,铜绿轻竭乳没良,麻仁松香合一处,白蜡清油要相当,久顽疮毒不收口,一贴之后效非常。
[处方]铜绿五钱 血竭五钱 乳香五钱 没药五钱 松香一两 蓖麻仁一百粒 轻粉二钱
[制法]先将前五味共研细末,投入石臼中,再加蓖麻仁、白蜡,并滴入清油数滴同捣之,约二三千杵时,即可成膏,如不成膏,可再加蓖麻仁数十粒再捣,直捣至臼内膏软如棉,十分融合时为止,收贮备用。
[用法]此膏善除湿热,拔毒生肌,凡夏秋之间感染湿热发疮者,以此贴之,其去腐生肌之功甚捷。他如梅毒、臁疮,亦有特效。
近人徐臧验方精华中之“紫霞膏”,较此方小有差别,惟其制炼方法则甚可取法,故转录之,以作本方参考:
制松香六两 制乳没各六钱 血竭四钱 铜绿二钱 潮脑六钱 朱砂三两 腰黄(腰黄是雄黄中质量最好者,尤其是飞腰黄)八钱 麝香八分 蓖麻仁三两
上十一味,除松香、蓖麻仁外,各先后研末备用,各药分量以研末后净秤为准,故在未研之前,当各多备若干,免致研后不敷。合膏时,以石臼捣松香使烂,次加蓖麻仁,三加铜绿,四加儿茶,五加乳香,六加没药,七加血竭,八加潮脑,九加朱砂,十加腰黄,末后加入麝香,合好之后,贮于碗内,用纸封固备用。上列各药重量,系就一料计算,如一次多合则手续较省,但松香既多,椿捣必难,故当事先预约数人工作,以便更番轮换,务使手不停杵,愈熟愈妙。捣时如药嫌干,可酌加蓖麻仁若干粒以调整之,如年久膏硬时,亦用此法调整。
此膏专治疬串,未成者自能消散,已溃而流脓液者,当酌加轻粉、犀黄以协助之,在摊膏时,须隔水炖融,切忌直接火烘,或在临用时就热水壶上温融之,不可采用直接火烘,因膏中麝香经火则气泄而效减也。
松香制法:以松香五斤,用鲜芙蓉花连叶十斤(以花多者为佳),柳条、桃叶、榴叶各五斤,甘草一斤,煮成浓汤后,去渣滤清,留一小部分,另储使冷,余盛锅中,安放露天(勿置屋内,妨爆溅也),入松香再煎,约松香一桶,汤三桶,俟油沸尽,即陆续用铜勺捞出,倾入冷汤中取起,每枚捏成如烧饼式,中穿一孔,以粗麻线贯之,分装布袋,紧束袋口,浸粪缸中四十九日,取出去袋,以长流水漂冲三日,再露七日夜后,埋土中七日,存储备用,以二、三年者为佳。粪缸以无病之童男、童女粪为最好,年长健壮妇女次之,惟忌经带,若男子已成人者,则不合用。
按:紫霞膏之见于古代方书者,不一而足,惟处方用途与此方有异,殆即“千捶膏”之衍化物也。又有所谓“化腐紫霞膏”者,则纯系用作追蚀咬头,功同“乌金膏”及“碧霞锭子”,与此大异其趣。
〖 第七方 千捶纸〗
歌曰:雄黄一钱砒五分,撒布纸上摺多层,轻轻捶得千余下,贴疮贴毒有良能,休将此方轻相视,杨梅疔毒大有灵。
[处方]白砒五分 明雄一钱
[制法]共为细末,取上好皮纸一张,将药末匀布纸上,摺为十数折,以木捶在纸上捶之,约千余下,药即吸入纸层,至转黄色时为度,收藏备用。
[用法]若遇杨梅疮毒肿起者,以此纸贴之最佳,其他溃后化腐亦妙。
〖第八方 太岁墨〗
歌曰:太岁墨中麝香烈,大戟蚊蛤茨菇协,千金二乌糯米调,内可服来外可贴,死牛死马河豚毒,山岚瘴气都消得,磨搽恶毒能止痛,又解砒毒并水恶,咽喉肿痛不得眠,疗疮搽上汤泼雪。
[处方]山茨菇一两 千金子一两 大戟一两 蚊蛤二两,去虫 麝香一分 川乌二两 草乌二两
[制法]右共为细末,以糯米煮糊捣匀,用模型铸为一钱重墨状条块,阴干备用。(旧例甲子年制者,型上刻甲子二字,乙丑年制者,型上刻乙丑二字,故有太岁之称)
[用法]每服一锭,病重者,可连服二锭,通利之后,用温粥补之。凡疔疮肿毒,口眼歪斜,牙关紧急等症,俱用温酒磨服,其他一切疮毒等症,皆用醋磨搽,功难尽述。
按:太岁墨即“太乙紫金锭”之变方,以二乌易朱砂、雄黄,化和平为峻险,专作外用,不重内服,反不若紫金锭之安全稳妥。经编者屡次临床试用后,深知其不如紫金锭之无弊,故在用本品处皆代以紫金锭,其收效颇能如理想也。
★附载
紫金锭又名“玉枢丹”,亦名“神仙万病解毒丹”,为通用古方之一。贵州遵义板桥镇之廖仁和堂,且以紫金锭、化风丹起家,至今三百年不衰,其用途之广泛及群众之威信,可想而知。惟各书中收有此方者,其使用方法颇不一致,且嫌记载简略,物未尽用,深为可惜。兹特将其处方及余历年临床上之实用心得,附录于后,俾免临时寻查翻阅之烦。
[处方]蚊蛤洗刮焙干,二两 千金子仁拣色白者研细去油净,一两 山茨菇去皮洗极净,二两 红芽大戟去芦洗焙干,一两五钱飞明雄三钱 飞朱砂三钱 麝香三钱
[制法]各研细末,于端午、七夕,以糯米粥入臼中捣烂和药,再捣数千杵,至极光润时为度,作成一钱重锭子,阴干备用。
[用法]每服一锭,病甚者,可加倍服之,须每隔三小时服一次,服后病在上者必吐,病在下者必下,下三次后,随饮稀粥即止。小儿减半,孕妇忌服,并不可与甘草同用。
按:紫金锭方之见于我国方书者,所在皆有,药味亦互有出入,除上列七味方之外,有加入全蝎、豆根、冰片、琥珀、苏合香、安息香、白檀香、草河车、独角莲等味者,各有妙谛,药理功用虽小有出入,但皆不能越出解毒、镇痉两条道路之外。兹特将各家处方汇录如次,以资识别:
(一)太乙紫金锭(乾坤生意方)
山茨菇 千金子 蚊蛤 大戟 朱砂 明雄 麝香
(二)太乙紫金锭(危氏得效方)
山茨菇 千金子 蚊蛤 大戟 朱砂 雄黄 冰片 麝香
(三)太乙紫金锭(丸散膏丹制造法)
山茨菇 千金子 蚊蛤 大戟 雄黄 冰片 全蝎 山豆根 苏合香 安息香 白檀香 琥珀
(四)太乙紫金锭(百一选方)
山茨菇 千金子 蚊蛤 大戟 麝香
(五)玉枢丹(验方新编方)
山茨菇 千金子 蚊蛤 大戟 雄黄 麝香
(六)万病解毒丹(证治准绳方)
山茨菇 千金子 蚊蛤 大戟 朱砂 山豆根 紫河车 独角莲
(七)赤金锭(仙拈集方)
山茨菇 千金子 蚊蛤 大戟 朱砂 雄黄 麝香 山豆根 麻黄 紫苏 半夏 苍术 木香 丹参 鬼箭羽 川乌 滑石
(八)太乙救苦丹(卫生鸿宝方)
山茨菇 千金子 蚊蛤 大戟 朱砂 雄黄 麝香 山豆根 麻黄 紫苏 半
夏 苍术 木香 丹参 鬼箭羽 滑石 升麻 桔梗 藿香 陈皮 大黄 银花 饭赤豆 香附子
(九)紫金锭(亚拙医鉴方)
山茨菇 千金子 蚊蛤 大戟 雄黄 冰片 麝香 琥珀 山豆根 银花 牛黄 月石 黄连 银花 珍珠 荆芥 丁香 蟾稣 钓藤 儿茶 犀角
(十)太乙丹(神功妙济方)
山茨菇 千金子 蚊蛤 大戟 朱砂 麝香 牛黄 珍珠 乳香 没药 防风
(十一)玉枢丹(方外奇方方)
山茨菇 千金子 蚊蛤 大戟 朱砂 雄黄 麝香 山豆根 草河车 丁香
(十二)太乙紫金锭(青囊秘授方)
山茨菇 千金子 蚊蛤 大戟 朱砂 雄黄 冰片 麝香 珍珠 金箔
(十三)紫蟾锭(许琏方)
此合紫金锭、蟾稣锭为一方,偏重外疡内消。
各方功用对比如下:
第一方 解毒,兴奋,通利关窍。
第二方 解毒,镇痉。古称治中风、中气,牙关紧急,舌蹇言涩,筋脉挛缩,骨节风肿,遍身疼痛,行步艰辛,急慢惊风等症。因方中全蝎为弛缓神经及镇痉之强有力药也。
第三方 解毒,兴奋,化浊。因方中有苏合香、安息香、琥珀、冰片、白檀香等,故兴奋神经、心脏及豁痰化浊之力,较第一方为强,此种功用,古人谓之开闭。
第四方 古称治百病疮毒。但方中无朱砂、雄黄之硫砒汞化合物,故解毒之力较为薄弱,惟轻浅肿痛,亦可用作内消。
第五方 古称解一切喉毒。其实药味出入无多,殆与第一方相等。
第六方 解毒之力与第一方同,惟方内之紫河车殊无取义,应以草河车为合。
第七方 此方加入麻黄……等解表、疏风、除湿药多味,似偏重在内症使用方面。
第八方 此方加入药味太多,喧宾夺主,深嫌庞杂,反失原方作用,不可为法。
第九方 此方亦加入大批清凉、解表、行气、强心药味,偏重内用,其作用殆与第七方同。
第十方 此方仅加丁香一味,意在加强肠的蠕动,于吸收后增加白血球数量,使大脑神经受激动而兴奋心脏的跳动,与霍乱菌相遇则使呈麻痹状态,涵有深意。
第十一方 此方加入草河车、灯芯炭、山豆根等清凉、镇痛、消炎药,对于咽喉肿痛效力较大,故为喉科医之常备药。
第十二方 此方加入珍珠、金箔二味,增强镇静力量,凡上部充血及口腔黏膜诸疮症,黏液分泌亢进,不眠、头痛、惊痫、遗精等症,可有相当疗效。
紫金锭方之不同者,尚不止此。此种泛用成药,正适合祖国广大农村需要,故宜大量制造,配合下乡。
徐灵胎曰:“此秘药中之第一方也。用药之奇不可思议,乃诸毒邪气内外要方,无病不治。”此方之名贵,可推想而知。
陈实功外科正宗中,对制法方面更带神秘色彩,但此种神秘行动,对过去制药技术亦有它的一定作用。因制药时熏沐洁体,必恭必敬,如有神在其上,在其左右,则在一切方面都能聚精会神,毫不马虎,这样来制出成品,必质量均佳,消灭粗制滥造,故神秘动作亦即封建社会中之一种负责表现也。旧法选端午、七夕、重阳日,于静室中虔诚合药,凡入室参加工作之人,均须在三日前断荤斋戒,更换新洁衣帽,临入室时净香熏衣,预立药王牌位,主人率众拈香拜祷,事毕,各将前药七味称准,投入大乳臼中,再研数百转,方入细石臼中,再加糯米浓饮调和,使软硬得中,方用杵捣千余合,至极光润为度,每锭一钱。修合时,除合药人外,余皆忌见。
(甲)紫金锭之用法
一、内科部分
○治一切饮食药毒、蛊毒、瘴气,河豚中毒,及自死牛、马、猪、羊等类之肉,人误食之,必昏乱猝倒,或生异形之症,并用水或淡酒磨服,服后或吐或泻,其人即苏。
○南方山岚瘴气,烟霞疠疫,触之最易尚人,感触之后,才觉意有不快,恶寒恶热,欲呕不呕,即磨一锭,姜汤服之,得呕利后,病遂豁然。
○阴阳二毒,伤寒心闷,狂言乱语,胸膈壅滞,邪毒未出,瘟疫发狂,喉闭喉风,俱用薄荷汤待冷磨服。
○赤白痢疾,肚腹急痛,霍乱绞肠痧症,及诸痰喘,并用姜汤磨服。
○男子、妇人急中癫邪,狂叫奔走,鬼交、鬼胎、鬼气、鬼魇,失心狂乱,猪癫、羊痫等症,俱用石菖蒲煎汤磨服。
○诸般痫疾,口眼歪斜,眼目掣眨,夜多睡涎,言语蹇涩,卒中风,口噤,牙关紧急,筋脉挛缩,骨节风肿,手足冷痛,步履艰难,一应风气疼痛,均用酒磨服。
○新久疟疾,临发作时,以东流水煎桃柳枝汤磨服。
○惊死、溺死、自缢死,只要心口微温未冷者,并用生姜、续断煎酒磨服。
○年深月久头痛,太阳穴痛,用酒入薄荷磨一锭,纸浸贴太阳穴,并服之。
○牙痛,酒磨涂痛处,并含少许,良久咽下。
○传尸痨瘵,为虫所噬,磨服一锭,或吐,或下恶物小虫,其病顿失。
○传尸痨瘵,全家每晨磨服一锭,三次后,逐下尸虫怪物,遂免传染。
按:此处之传尸痨瘵似即肠寄生虫之类,如为结核菌,殊非肉眼所能辨识矣。
○诸般气痛,皆用淡酒化下一锭。
○诸般膨胀,麦芽汤磨服。
○诸肿胀,用麦芽汤磨服。
○鼠疫恶核,以活血解毒汤送服本品一锭。
○时行疫气,常用焚烧,则不致传染。
○年深月久头胀、头疼,太阳穴痛极,偏头风,及愈后毒气攻注脑门作胀者,俱用葱酒研服一锭,仍磨涂太阳穴上。
○凡遇天行疫症,延街及巷,相传遍染者,用桃柳根汤磨浓,搽入鼻孔,次服少许,任入病家,可避传染。
○三十六种风症,用暖酒磨服。
二、妇科部分
○妇女经水不调或经闭者,红花煎酒磨服。(其他同内科)
三、儿科部分
○小儿急慢惊风,五疳五痢,脾病黄肿,瘾疹疮痛,牙关紧急,并用薄荷浸水磨浓,加蜜服之,仍搽肿上。年岁幼者,每锭分作数服。
○小儿受父母遗毒,生下百日内皮塌烂斑,及谷道、眼眶损烂者,俱用清水磨涂。
○小儿猪羊癫疯,以此锭一钱研细,候病发时,用陈酒送下,连服三钱,作三日服,永远除根。
○小儿肺炎,用温水磨服一锭,未愈再服,至愈为度。
○小儿对紫金锭之用量,周岁内小儿每锭四次,五岁内者每锭三次,六岁以上者每锭二次,十六岁以上者每锭一次。
○小儿梦中惊悸,及痰涎壅甚,大便如常者,井花水磨服,或薄荷汤送下。半岁者二至三分,周岁者三至五分。
四、外科部分
○痈疽发背,对口疔疮,并用无灰淡酒磨服取汗,外再用醋磨搽疮上,日夜数次,觉痒即消。
○疯犬、毒蛇、虫伤,及溪涧诸恶等伤人,随即发肿,攻注遍身,甚者毒气入里,昏闷乱叫,命在须臾者,俱用酒磨灌下,然后再服葱汤一碗,盖被出汗,立苏。
○跌打损伤,炒松节、淡酒磨服。
○汤火伤,以东流水磨涂伤处。
○痔疮或便毒,皆用温水磨服。
○食病死六畜或禽兽肉生疔者,速磨服此锭可救。
五、其他
○熏法:人患痨瘵,常焚此锭于卧室中,可除痨虫。
○利法:凡浴后,熏洗之后,早晚更空心白沸汤服一锭,亦能驱除痨虫。
○卧室中常焚此香,可辟邪祟。
○六畜牛马中毒,以此锭救之,无不效者。
乙)紫金锭之适应症
各种急性传染病之神志异常,昏迷卒倒(病毒侵脑),脉搏沉弱、沉迟(毒害心脏),舌苔垢浊厚腻,或如扑粉,面色垢黯,口臭秽味,身有腐臭气者,以及胃肠病之恶心剧烈,烦躁不安,欲吐泻而不得者(俗称痧秽类霍乱),又可供外疡疔毒等之外敷、内服用。
丙)紫金锭之验案
○一人患传尸痨瘵,诸药均不生效,一方士教服此锭,每晨磨服一锭,至三次后,遂下恶物尸虫,异形怪状,病遂豁然,以此相传,活人无算。
○一家患传尸痨,兄弟五人死者已三,有方士令服此药,遂各进一锭,一下恶物如脓状,一下死虫私蛾形,俱获生,其家遂以此药广济传尸症,无不验者。
○一女子久患痨瘵,为尸虫所噬,磨服一锭,片时吐下小虫十余条,继服苏合香丸半月,其病顿失,调经月余而愈。
○一男子患痔,未成脓,苦痛,大便困难,进一锭后,利两次,痛即止,不日全消。
○一男子患发背,疮头如粟,重若负石,内服、外涂后,利三次,每次服后肛门如炙,即日而瘳。
○有三男子,剥自死牛,明日周身患紫疱,不计其数,已而俱溃,各进一锭,两人吐泻而苏,一人药不下,即死去。
○一男子中风,牙关紧急,口出涎水,灌之寻愈。
○一女子为邪所交,腹中作痞,服之遂下恶物,其邪仍至,又服半锭,每夜于室中焚两三锭,使烟气满屋,遂不再至。
○一小儿昏愦,六日不省,一小儿惊风发搦,药不效,磨此锭灌之,并苏。
○薛己曰:余常用此丹治一切杂病及疮疽等毒,未成脓者甚效,其已成脓者,亦能杀其大势。考其药品,虽不言补,而羸瘦之人并效,诚神剂也。每配一单,花钱不多,有力之家,宜合以济人。
又曰:予治一妇人,月经过期不至,腹内作痛,服破血行气之剂,不效,以此服之,即愈。
又一妇人苦头风,作晕数年,亦服之,吐痰碗许,遂不再发。
又一妇人腹内结块,久而不消,服之即愈。
一妇人中风,牙关紧急,痰涎溢出,随服并愈。
一男子患喉闭,水浆难下,服之顿安。
一男子患缠喉风,服之亦愈。
一男子患便毒,坚硬痛甚,服之遂消。
○齐有堂咽痛喉痹,痄腮声哑论曰:脉两寸浮洪而溢者,喉痹也,脉微而浮者,死症也。经曰:十二经中惟足太阳经下项,余经皆凑于喉咙,盖君相二火独盛,则正热络,故痛者数也。予谓一言可了者火也。嗌干、嗌痛,喉肿、舌本强,皆君火也,咽痛极速,是相火所为肿也。夫君火者人火也,相火者龙火也。人火焚木,其势缓;龙火焚木,其势速。后世各详其状,名曰单乳蛾、双乳蛾、蛾子、舌胀、木舌胀、缠喉痹、走马喉痹,皆因热气结于外,其形似乳蛾。一为单,二为双,比乳蛾差小者,名曰喉痹;热结于舌下,复生以小舌子,名曰子舌胀;热结于舌,舌肿,名曰木舌,胀强而不柔和也。热结于咽喉,肿绕于外,且麻,且痒,且肿,大者名曰下喉风;暴发暴死,名曰走马喉风。故喉痹之症,死生反掌,其不误人者,无如砭针出
○魏玉璜柳州医话曰:频服玉枢丹可辟邪祟,并以之烧烟于卧室,即愈。
又曰:以井花水调服玉枢丹,可治蛊毒。
又曰:发背以玉枢丹内服、外涂,即可得瘳。
○蒋示吉曰:玉枢丹功能解百毒,逐水气,下痰,开结镇惊,去积通窍,除惊悸,定搐搦,理内外无名之症,疗大小疑难之疾。
○聂云台曰:紫金锭有麝香,乃兴奋解毒之剂,大戟、千金,乃排泄剂,蚊蛤、茨菰,为解毒剂。古人本用为治痨瘵及小儿疳疾、瘰疬、流注之用,疗效甚多。从方内之麝香观之,亦为兴奋血循环作用也。
○时逸人曰:玉枢丹可治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每服一钱,每日三至五次,每隔三小时服一次。小儿酌减。须在初起时多服乃效,不可延迟自误。用钩藤五钱,薄荷三钱,煎汤送下;痰多用鲜竹沥一两,生姜汁三分,开水冲服。
(丁)紫金锭之药解
山茨菇:本品产于我国广西南宁及其他之卑湿地区,味甘微辛,有小毒。含有Tulipin及淀粉等成份。功能解热毒,疗疮疡,治痈肿、疮瘘、疔疮及瘰疬结核,故适用于各种急性热病、败血性症、脓毒症、疔疮肿毒、痈疽发背、瘰疬结核等症。用量五分至一钱五分,凡体弱中寒者忌用。
千金子:本品产于四川、浙江、台湾省等地,一名续随子,辛温有毒。含有脂肪油(Fattyoil)40--46%,大戟乳脂(Enphorbin)及马粟树皮素(Aescule-
tin C9H6O4)约0•9%等成份。功能化实症痰水,消症瘕胀满,利大小肠,为峻下剂,兼有利尿、通经作用,对于食物中毒有泻下作用,凡水肿、腹水及月经闭止等症,皆适用之。用量八分至二钱,惟中虚泄泻者忌用。
五倍子:又名蚊蛤,产于我国四川、湖北、浙江、广东、广西、甘肃、山东、河北等省,味苦酸、温涩。含有鞣酸、脂肪、树脂等成份。功能敛肺、涩胀、止汗、止带、止血、生津,为强有力之收敛剂,适用于慢性肠炎,久痢不止,吐血、呕血、咳血、衄血、便血、尿血、痔血等一切血症,及妇人子宫出血,赤白带下,自汗、盗汗,外用于金创出血,皮肤湿疮,中耳炎、口腔炎等症,有杀菌防腐之功。用量五分至一钱半,凡外感咳嗽,及泄泻痢疾之初起者,均忌用。
大戟:产于我国广东、广西、江苏、浙江、河南、河北、山东、江西、湖北及东北各省,味苦辛、甘寒,有毒。含有大戟乳脂、树胶脂、草酸钙、淀粉、皂素等成份。功能逐水通坚,蠲蛊毒,通二便,为逐水峻泻剂,凡水湿痰饮,停留胸胁,或腹大肢肿,或食物中毒,脘腹剧痛等症,皆可以行水、通便为目的而使用之,此外并可通月经,消痈肿。惟虚弱人忌用。
雄黄:又名熏黄,一名腰黄,我国云南、四川,及湖南零陵、甘肃武都等地,皆盛产之,味苦,性温,有微毒。含有二硫化二砷(As2S3)成份。外用功能燥湿杀虫,疗疥癣,除蛇毒;内服能劫痰解毒,杀肠虫,治惊痫,为驱虫解毒剂,凡秃疮、疥癣、瘰疬、恶疮、梅毒、麻风、蛇咬,及肠寄生虫等症,皆适用之。用量:散剂一厘至三厘,煎剂二分至五分,惟脾虚泄泻者忌用。
朱砂:又名丹砂,产湖南辰州者名辰砂,为汞矿类之硫化物;此外云南、贵州、湖南、湖北、四川及辽东等省均产之,无臭无味,甘寒无毒。含红色硫化汞(HgS)成份。为镇静镇痉药,功能安魂魄,定惊痫,止烦满,通血脉,益气明目,驱梅,通经,消痈肿,疗疥癣,凡怔忡健忘,心神不宁,惊恐多梦诸内症,及痈肿恶疮诸外症,皆适用之。用量一分至五分,心脏衰弱者忌用。
麝香:产我国西藏地方,四川、云南及西北各省,性辛温,味微苦。其药理作用类似樟脑,有兴奋中枢神经系(尤其是刺激呼吸中枢、血管舒缩中枢)及心脏的功能,故能控制血流,为极有力之强心药,功能行气活血,强心提神,平脑,解痉,止腹痛,为兴奋药,对于热病末期之心脏衰弱,发现昏迷状态之虚脱重症,以及神经抽搐,知觉障碍,精神不安等症,有安脑镇痉之效,用于脏器郁血、血拴、血塞及癌肿等,有驱瘀消肿之效,用于月经困难、经闭等,有通经行滞之效。用量二厘至一分,凡孕妇或初起之急性热病,以及急性炎症之发高热者,皆忌用。
按:此方配合十分周到, 举凡镇静镇痉,兴奋强心,消炎解热,通便利尿,逐水除湿,杀菌防腐,通经行滞,收敛止血等等作用具备,既有峻下逐水之千金、大戟,又有缓和收敛之茨菰、千金子,故多服久服,均无中毒之虞。且各物配伍后,似尚有其他未明之化合作用,治疗上始能如是神奇,值得作进一步探索研讨之。
(戊)紫金锭之药理作用
一、入胃肠后:(1)直接杀菌;(2)制止炎性分泌;(3)排除病理产物;(4)刺激胃肠,引起吐泻,但又能制止吐泻;(5)以泻下诱导,减退上部之炎症。
二、入血分后:(1)杀菌清血;(2)活血解凝;(3)兴奋心脑;(4)安抚神经。
(己)紫金锭之收藏及来历
此锭初制好时,不可日晒,当用阴干,或石灰干燥后,长期贮入石灰罐中,以防生霉变性,各药肆中多和丁香同藏,以防变性泄气。
此锭创于何年,始自何人,无从详考。宋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早已收载,陆定圃冷庐医话云出道藏。然元人卫济宝书续添方中亦载之,名曰“神仙解毒万病丹”,以为喻良能方;葛承祖方后详载各症治引,并可救自缢、落水(用冷水磨灌下),绍兴府帅有施此药者,渠一子落水已死,用此法救之遂苏云云,似在元代始推广应用也。
〖第九方 代针散〗
歌曰:畏痛之毒可代针,巴霜信石各等分,净雄一分相兑用,痈毒出脓渐渐轻,不问恶毒痰血起,陈醋调敷止痛疼。
[处方]巴霜一钱 信石一钱 明雄一钱
[制法]共研细末,收瓶备用。
[用法]若遇皮薄疮疖,不得穿头而畏刀针者,以陈醋调敷患处,约一日间,疮头即自行穿溃,或用黄蜡捻作麦粒大,令其两头有光,每服三粒,黄酒冲服,见汗之后,疮头即穿。如遇皮厚之疮,须用铍针刺开少许,再敷此药,如未成脓,则此药不可用,否则等于活剥龟壳。
许琏外科证治全书中有“咬头膏”方,专治痈瘤脓熟不溃,作用虽与代针散同,其处方则较代针散为王道,因其可减低腐蚀中之痛感也,故摘附其方如次,俾临床时多一应付法门。
制乳香 制没药 番木鳖 生蓖麻仁 铜绿各等分
共为细末,另以不去油巴豆加倍,同药末捣和成膏,再加白砒一分捣匀,临用时,以绿豆大一粒放患顶上,用膏药掩贴之,溃时即行揭下,让脓汁外出,惟胎前、产后不可贴用。
〖第十方 薰洗汤〗
歌曰:大凡恶毒瘀血成,不曾发散致痛疼,秘授奇方薰洗法,羌独荆防花木行,薄苏桃槐桑木叶,金银川草显威灵,将药入锅同煎水,一薰洗后见太平。
[处方]银花三钱 羌活 独活 川乌 草乌 防风 苍术 薄荷 苏叶各二钱 桑叶 桃叶 槐叶 樟叶各一握
[制法]各药共同煎水备用。
[用法]将煎好药水,乘热先
※上编※
总论歌 痈疽总论 痈疽总论歌 痈疽总论歌解 痈疽阳症歌 痈疽阴症歌
阴阳相半歌 痈疽善恶歌 痈疽五善歌 痈疽七恶歌 诸般坏症歌
※中编※
【处方篇】
锅烈制法(即三打灵药) 金丹制法(亦名锅丹) 石青制法 银翠制法
附:灵药释性
第一方 中九丸
中九丸的又一配合法
第二方 金蚣丸
第三方 三香丸
第四方 化肉膏
第五方 药线
第六方 紫霞膏
第七方 千捶纸
第八方 太岁墨
附载:甲、紫金锭之用法(内科部分、妇科部分、儿科部分、外科部分、
其他)
乙、紫金锭之适应症
丙、紫金锭之验案
丁、紫金锭之药解
戊、紫金锭之药理作用
己、紫金锭之收藏及来历
第九方 代针散
第十方 薰洗汤
第十一方 天然散
第十二方 麻凉膏
第十三方 解毒膏
【十三方的参考资料】
甲、方药异同
(一)关于四味异药方面 (二)关于三打灵药方面
(三)关于中九丸方面 (四)关于金蚣丸方面
(五)关于三香丸方面 (六)关于化肉膏方面
(七)关于药线方面 (八)关于紫霞膏方面
(九)关于千捶纸方面 (十)关于太岁墨方面
(十一)关于代针散方面 (十二)关于薰洗汤方面
(十三)关于天然散方面 (十四)关于麻凉膏方面
(十五)关于解毒膏方面
乙、十三方的药性略释
※下编※
【十八问答】
一问:何为脑花?
二问:何为对口花、对口疽、对口疔?
三问:何为背花?
四问:疔毒起于何经?(疔疮形象歌)
五问:鬓疽、鬓漏、耳门痈,三者何辨?
六问:何为痰核、瘰疬?
七问:何为项下桃、担肩瘤、窜胁痈?
八问:何为暗门闩?
九问:何为乳痈、乳岩、乳花?
十问:对心漏、对心痈,何以治之?
十一问:何为上、中、下肚角,鱼口、便毒,及阴疳、斗精疮?
十二问:卵癀、卵痈、卵花、卵漏,何以辨别?
十三问:附骨疱、附骨痈、附骨疽、附骨漏,何以分别?
十四问:鹤膝风、鹤膝痈、人面疮、臁疮,何以别之?
十五问:裙边疮、蹭癀、踝花、鸭掌疔、鸭掌风、牛皮癣,何以别之?
十六问:何为痔漏?
十七问:口内有虫疳、热疳、走马牙疳等症,何以别之?
十八问:何为鹅口疮?
瘰疬 痰核 鬓疔 鬓疽 嘴疔 水疔 耳门痈 暗门闩症 项下桃
马刀痰核 乳花 乳癌 腰疽 上肚角疽 下肚角疽 便毒 鱼口
臁疮 裙边疮 踝花症 蜡烛疳 下疳 斗精疮 脑疽 对口疮 左肩花症 右肩花症 左右发背症 附骨疽 鹤膝风 脚背花 手掌花
耳层 鼻 牙泄 喉风 龙癣疮 龙缠疮(俗名缠腰丹) 紫癜疯
张氏外科十三方考前言
外科十三方,为吾国铃医不传之秘而视为枕中鸿宝者,师传徒授,各有隐藏,从无一人能窥全豹,尤以首方之“中九丸”,更百人百样,故排迷阵,令人莫明究竟。余曾以此方广为访问,达三十年,得来方法皆人各自异。其书则尽属抄录,向无刊本,致一抄再抄,错误百出,且每人仅知一、二方或三、四方不等,得其全方者,百人中难获一、二。己卯秋,客寄重庆,于南区马路一旧书肆中,无意间发现抄本方书一册,翻视之,知为外科十三方之完整本,当即以重价购归,书或为咸丰五年(公元一八五五)十月抄录本,字虽工整,惜别字重重,有许多处几无法句读,知抄书人非通达者,乃于百忙中抽暇整理之,视同拱璧,出入与俱者历十年。庚辰除夕,又于成都故书摊上获得蓬莱山樵之《集验方》一部,末卷亦附有十三方,惜乎名虽十三,实际上亦仅至数方而止,但其首方之“中九丸”则较一般者为完备,大可与旧抄本及历年师友授受之方法互相印证,幸成全璧,讵非乐事。予今老矣,深恐此三十年苦心搜求之济世良方随吾身以湮没,故特就所知及临床实验之心得,考正而表彰之,并将各古书中与十三方有关之方摘附各方之后,以资参证,俾我国民间之外科疗法得以大放光明于现代,则余愿足矣。
乙酉冬,得识杭州沈君仲圭于前陪都中医院,沈君好书,与余同癖,谈次知裘吉生氏曩岁编行绍兴医药学报时,曾刊有《管氏十三方》一种,大约即系此书,聆言之下,急欲一睹为快,惟该书系民初出版,一时未易觅致。不意旅沪以后,忽得仲圭远道惠书,谓管氏方已经觅得,并出重资倩人录副寄申,校读一过,方知其书缺略颇甚,但可资参考处亦复不少。去夏回蓉时,乃将稿中处方部分抽出,付诸华西医药杂志发表,刊出后,叠接各地同道来函询问一切,并促早出全书。今幸得周复生、朱活民两君资助出版,并蒙四川省医药学术研究会列为丛书第二种,故自忘谫陋而付梓焉。尚盼同道中之精熟此方者,或出示更好方法,或指出本书错误,俾再版时得以更正,尤所厚望焉!
广安张觉人自记 公元一九四八年元月
初版凡例
一、本书中编的十三方,过去曾于华西医药杂志分期发表,惟因排版大意,错落不少,先后曾叠接国内外读者来函询问,足见关切与爱护之深,今本书已全部出版,且校对工作由编者亲自负责,错误处当比较稀少。
一、本书中的区区十三方,看似极度平凡,可是编者曾为此花去不少的宝贵时间和经济,读者得此书后,务须实地研究制用,使潜伏草野的济世灵方得以发扬光大。
一、本书承周复生、程天灵两君附以按语,使原文欠圆满处更易了解,特志谢忱!
一、本书方法虽曾由十数草泽高明领教得来,但尚未敢自诩为毫无缺点,读者如获得更有优于本书之方法者,尚希不吝赐教,俾于再版时得以补充,则尤幸焉!
修订例言
一、拙编外科十三方考初版刊行未久,即销售一空,年来经常不断得到各地卫生工作者或非卫生工作者来函购买,甚至新书不得,即遍历旧书肆而搜求旧本者,故知此书已受到祖国广大人民的重视。惟初版本中存在不少缺点,自有修订必要,故于百忙中抽暇改编,续成此稿,以饷读者。
一、十三方的处方、制法,人各不同,编者现藏访到抄本七个,原有的抄本五个,这十二个抄本中的方法各有出入,除少数内容大致相近外,余均面目全非。今特将不同的汇录于十三方后,以作参考资料,同时也可知道这种民间秘方因辗转授受,竟变样到了什麽地步。
一、原抄本嘱言中所谓四味异药者,乃石青、银翠、金丹、烟硫四物也,所谓三打灵方者,即锅烈也。
一、抄本体例亦不尽同,有的本子有十八问答,有的本子又只有答而无问,有的本子又不拘一格,随便漫谈。初版本未录十八问答,今特补入,以便多多吸收此中经验。
一、编者使用十三方,已历三十余年,积存验案不少,因限于篇幅,未能仅量附入,拟俟将来时间许可时,再行整理付刊。
一、此十三方虽寥寥无多,但如能善于掌握,灵活运用,确能在外科方面解决不少问题,固不必如韩信将兵之多多益善也。
一、本书前半部因要保存十三方的真面貌,故对于文字方面,除了错别字及不通顺处酌加润饰外,余均一律依旧,以存庐山真面,故前后语气不同,读者谅之。
一、所附红蓼山馆效方,是编者历年积累下来的一些成绩,有的是由良师传授得来,有的是由友朋交换所得,小部份则采自他书,都是经过临床使用认为有效的,也有是出了重大代价购获的,今择要选载,读者在适应场合下,不妨放胆采用。
一、本书所列方法,希望读者在使用后经常与编者联系,以便彼此交流经验,编者并愿负深入研讨责任,俾使此种民间秘方得以发皇光大,为祖国人民健康忠实服务。
一、本人通讯处为四川成都东御街二○一号附四号。
广安张觉人志于成都 一九五五年二月
上编※
总论歌
此等著论总提纲,阴阳内外悉分张,痈疽发处分赤白,疮疖起时别暗光,满腹仁恩留赤子,一腔慈爱著青囊,百骸中毒分表里,三关直透识阴阳,回生妙术传釜水,救死奇方著蜀疆,且看杏林多秀色,须知橘井有泉香,愚民莫负侬医惠,转盼乾坤乐更长。
按:此歌中“釜水”二字,系吾蜀自流井之古名,“著蜀疆”三字,又显指四川而言,据此歌词意推敲,此十三方之创始者似为蜀人无疑;但从另一解释,则此十三方之创始者虽不属蜀人,而挟技浪游来川,侨寓釜水乃将此方授诸蜀人,亦或有之。惜无医史可考,只可作此猜测,留待后来者之参证耳。
痈疽总论
夫痈疽之症,本由心经而发,何以发自心经,因实火动而成痈疽,虽有各症,亦当分内因、外因、不内外因。内因者,乃心、肝、脾、肺、肾及心包络等处,或因寒热而血凝气滞,或膏粱厚味而遗诸毒;外因者,乃肩挑背负,劳苦奔趋,而迎暑湿风邪,扰动气血不和,此外因也;不内外因者,乃五脏受伤而邪毒透入也。痈疽之发,分筋、骨、韧、皮、肤五类。痈发于血脉之间,属阳,为顺症;疽发于筋骨之内,属阴,为逆症。发于皮内者为疡,发于肤上者为疖。凡症宜视阴阳,详察善恶,若见三善,纵然沉重,亦无大害;如见四恶,虽然微小,亦必丧亡。凡业医者,不可徒从表里、寒热而辨阴阳,以贻害于人也。
痈疽总论歌
痈疽原是火毒生,经络阻隔气血凝,外因六淫八风感,内因六欲并七情,饮食起居多失慎,肩挑背负损其身,膏粱之变营卫过,藜藿之躯气血贫,疽由筋骨阴分发,痈从阳分肉脉生,疡起皮里肉之外,疮发皮肤为失荣,阳盛红肿赤痛易,阴盛色暗陷不疼,半阴半阳不高肿,微痛微热红亦轻,五善为顺七恶逆,见三见四可分明,临症色脉须详察,温凉补汗攻应分,善治伤寒杂症易,能察痈疽肿毒精。
痈疽总论歌解
经云:“诸痛痒疮,皆属心火”故曰痈疽原是火毒生也。痈疽皆因营卫不和,气血凝结,经络阻隔而生,故曰经络阻隔气血凝也。其因有三,内因、外因、不内外因是也。外因者,由于春之风,夏之暑湿,秋之燥,冬之寒也,当其时而至,则为正气,非其时而至,或过盛,则为淫邪。凡此六淫为病,皆属外因。亦有因八风相感,如冬至日正北大刚风,春分日正东婴儿风,秋分日正西罡风,立夏日东南弱风,立冬日西北折风,应时而至,则生养万物,不应时而至,则杀害生灵万物,若人感受,则内生重病,外发痈疽。凡此八风为病,皆属于外,故亦曰外因六淫、八风感也。内因者,耳听淫声,目视邪色,鼻闻过臭,舌食滋味,心思过度,意念妄生,皆损人神,凡此六淫为病,皆属内因,故曰内因六欲并七情也。不内外因者,饮食不节,起居不慎,过饮醇酒则生火,消烁阴液,过饮茶水则生湿,过食五辛则损气血,过饥过饱则伤脾胃,凡此种种,皆饮食之致病;昼夜过劳,担轻负重,跌扑损坠等类,损其身形,夜不静息,强力入房,劳伤精气,此起居之病也。其起于膏粱厚味者,多令人营卫不和,火毒内结,起于藜藿薄食者,多令人胃气不充,气血亏少,凡此种种,皆不内外因也。人之身体,计有五层,皮、脉、肉、筋、骨也。发于筋骨间者曰疽,属阴;发于血脉间者曰痈,属阳;发于皮里肉外者曰疡毒,只发于皮肤上者名曰疮疖。凡痈疽阳盛者,初起红肿,色赤,疼痛,则易溃易敛,顺而易治,以其为阳症也。阴盛者,初起色黯,不红,塌陷,不肿,木硬不疼,则难溃难敛,逆而难治,以其为阴证也。半阴半阳者,漫肿不高,微痛不甚,色不甚红,此症属险,若能随症施治,不失其时,则亦可转险为顺,否则逆矣。五善者,五善之症也,诸疮见之则为顺,则易治;七恶者,七恶之症也,诸疮见之则为逆,则难治。凡患痈疽者,五善为顺,七恶为逆,如见三善者必生,见四恶者必死矣。尔后学业医者,当于临症之际详察其色,宜温者则温之,宜凉者则凉之,宜补则补,宜汗则汗,宜攻则攻,果能如是,庶有济而不误也。然而外症痈疽,犹如内症伤寒,能善治伤寒者,则杂症无不易治,能善疗痈疽者,则诸疮无不精妙,盖以其能辨表里、阴阳、虚实、寒热也。
痈疽阳症歌
阳症初起红肿色赤痛,根束盘清肿如弓,七日或疼或时止,二七疮内渐生脓,毒随脓出精神爽,腐脱新生气血充,嫩肉如珠颜色美,更兼鲜润若榴红,自然七恶全无犯,应当五善喜相逢,须知此属纯阳症,医药调和自有功。
凡痈疽初起,热赤痛,根束者,晕不散也;盘清者,不漫肿也;如弓者, 高肿也,易溃易敛,此为顺症。详察细审,自易见功。
痈疽阴症歌
阴症初起如粟大,不红不肿疙瘩僵,木硬不痛不?{肿,疮根平大黯无光,三七之后不溃腐,软陷无脓结空仓,疮上生衣如脱甲,孔中结子似菡房,紫黑脓稀多臭秽,如见七恶定必亡,须知此属纯阴症,纵有歧黄命不长。
凡痈疽初起,不红不肿,不热,状似粟米疙瘩,木硬不痛,七朝之后,不溃不敛,疮上生衣,如脱壳样,口如花结子,此属逆症。倘见七恶,必定死亡 ;如现五善一、二者,尚可勉强救治,否则徒劳。
阴阳相半歌
阴阳相半属险症,阳吉阴凶生死昭,似阳微痛微肿,如阴半硬半肿高,肿而不溃因脾弱,溃而不敛为脓硗,五善之症虽兼有,如现七恶岂全逃,饮食若能知味美,二便调和尚可疗,按法医治应手放,阳长阴消自调。
半阴半阳,皆属险症,似阳不甚烧热,似阴不甚木硬,多现顺症宜可救,如现逆症则难疗。如阴升阳泄者,纵然多陷,尚有一线生机。
痈疽善恶歌
法则无他审症先,阴阳两症必须参,五善七恶休咎定,明哲先当仔细观。
夫病分内外,审症宜详,病由脏腑经络而发,痈疽亦自脏腑而成,内症必先察其表里,外症亦当审其阴阳,审症既确,施治自易。痈疽阳症之形,发为红肿,大烧大热,头尖色赤,病者时畏寒热,口干发渴,不思饮食,只喜茶水,此阳症也。阴症色青,不烧不热,不红不肿,患者饮食不多,精神犹畅。此阴症也,又有阴症似阳者,患部先红而犹赤,时烧时退,或有或无,疼痛不堪,口中焦渴,人多眩晕,此阳症兼阴也。如患者周身寒冷,汗淋漓,疮头丰满,色多黑赤,头尖体圆,此阴症兼阳也。欲治外症,无他妙法,当先辨其阴阳,次当详其五善、七恶。五善者,一声音洪亮,二精神舒展,三疮形阳症红紫,阴症赤白,四饮食无减,五静睡不烦,此善症也,若得一、二善者,所患虽重,亦自无虞。七恶者,一声音沉滞,二坐卧难安,三头多眩闷,四阳带赤黑,阴带红紫,五瘀血时流,六周身寒冷,七人多恍惚,此七恶见其一、二者,皆不可救药。业此者审察宜详,不可疏忽大意。
痈疽五善歌
心善精神爽,言清色润鲜,不躁不烦渴,寤寐两相安。肝善身轻便,不怒不惊烦,指甲红润色,起坐觉安然。脾善唇滋润,知味喜加餐,脓黄不臭秽,大便不稀干。肺善声音响,不喘无嗽痰,皮肤光润泽,呼吸气相安。肾善不午热,口和齿不干,小溲清且白,夜卧静如山。
痈疽七恶歌
一恶神昏愦,心烦舌燥干,疮色多紫黑,言语见呢喃。二恶身筋强,目睛正视难,疮头流血水,惊悸是伤肝。三恶形消瘦,疮形陷又坚,脓清多臭秽,脾败食不甘。四恶皮肤槁,痰多韵不圆,喘生鼻频扇,肺绝定归泉。五恶时引饮,咽喉若燎烟,肾亡容惨黑,囊缩死之原。六恶身浮肿,肠鸣呕呃繁,大肠多滑泄,脏腑败之端。七恶疮倒陷,如剥蟮一般,时时流污水,四肢厥逆寒。
诸般坏症歌
初起如粟痒微生,未老头白痛渐增,一日寒热发战起,三四发泡硬如疔,昼夜昏沉痒不止,四红五紫六日青,人若犯此无脓症,十人之中九不生。
按:此歌一本见于疔疮门,一本见于总论后。以体例论,似当列于此处,故不嫌复出,重录于此。
又按:综上论歌,不仅为十三方考之上编,实系外科入门必读之阶梯,医人若不熟诵前列九首论歌,则临症审病,即无从辨别阴阳、善恶,盼读是书者,尤不可以陈言俚词目之。
※中编※
【处方篇】
十三方中最神秘而令人难索解者,厥为首方中之“中九丸”,十人十样,使人莫名所以,尤以三打灵药为特甚,银翠次之,金丹、石青,则所差尚属无多。今特先将四味异药之制法详述于前,以中九丸配合法殿之于后,然后再及其他之十二灵方,以成其全。
〖 锅烈制法(即三打灵药)〗
[处方]水银一两 白矾一两微煅去水分 火硝一两焙去水分 食盐一两焙干 朱砂五钱 皂矾一两
[制法](1)先将白矾、火硝、食盐、皂矾朱砂共研极细,再加水银又研,直研至不见水银星珠时为止,分作三份备用。
(2)以一份堆于小铁锅内,上以大碗覆之,随以醋调熟石膏粉,将碗同锅连接处涂封严密,勿使泄气。
(3)以炒干黄土(即黄土之炒去湿气者,用赤石脂更好)或极细河砂,将碗掩住,但须露出碗底,并以铁圈重物套压碗底,不使移动,碗底置浸湿棉花一团,外以大铁钉三只(或用火盆上炖食物的铁三脚架,更妙),插于地面土中,将锅安置钉上,约离地高七指许。
(4)以微火烤胎,焚香计之,俟一炷香尽,再以文火升炼,俟第二炷香尽时,又以武火(即烈火,以焰离锅底约二指许为度)升炼,俟三炷香尽时,察看碗底棉花是否由湿而干,更由干而成黄黑色,如已成黄黑色,即离火待冷。
(5)将已冷丹锅,轻轻除去黄土、石膏,揭开丹碗,灵药即升碗上,色白者嫩,色紫者老,色红者恰到好处是上品(如碗上有水银星珠,是武火用早,水银首先飞上,不可使用),此为一转,又名一打。
(6)取第二份药末同第一转扫下丹药调匀,合为一处,如前升炼三炷香 ,冷定取药,是为二转灵药。
(7)取第三份药末同二转灵药调匀,合为一处,如前升炼三炷香,冷定取药,是为三转,三转已毕,所得之药即为三打灵药,亦名“锅烈 ”。药经三打,则水银之本性死绝,服食遂无流弊。丹底可搽诸疮 ,功能止痒定痛,长肉生肌,不可弃去。
〖 金丹制法(亦名锅丹)〗
[处方]倭铅三钱 漳丹二两
[制法](1)将铅放入倾银罐内(即耐火黏土罐,昔日熔银时常用此罐),置于火上熔化之。
(2)将漳丹徐徐撒于已熔铅上,藉重铅气熏蒸,并于黄丹中间搅一凹处 ,俟蒸至凹处发现黑色,四周兼现黄色时,是即合度之证(大约一炷香时即可蒸透),冷定,去铅取丹,是即金丹,亦名“锅丹”。
按:漳丹即系“黄丹”,黄丹是铅经氧化而成,故化学上名“氧化铅”,今再加此段处理后,遂一变而成为“过氧化铅”,其作用不同于原来黄丹矣。
〖 石青制法〗
[处方]白砒二两 硫黄四两
[制法](1)将砒、硫共研细末,投入倾银罐内,上覆铁板一块,以铁丝缚紧,再用盐泥将罐全体封固(或以醋调石膏亦可),俟干听用。
(2)将已干丹罐放木炭火中烧之,揣度罐中药已熔化(约香三炷),乃取出待冷,剥除泥壳,揭去铁板(手势应轻,勿使盖上所升之药落下),升于盖上而色如黄芽者为烟硫,沉于罐底而色带暗绿者为石青,将此暗绿色物取出研细备用。二物虽然同出一本,性却截然不同,盖烟硫有毒而石青无毒也。
按:石青即近代化学颜料制品中的“巴黎绿”,因其含有砒素,故欧西曾用以配制疟疾成药,惟近时巴黎绿之制法大都改用亚砷酸、碳酸钾、硫酸铜等为原料,兹特介绍一法,以供参考:
砷绿(Scheele,S grccn)――砷绿之主要成份为亚砷酸铜。制法用氧化砷一份,和碳酸钾二份,再加水三十份煮之,氧化砷即溶解而成为亚砷酸钾,然后再于此温液内加入硫酸铜溶液二份,立即有沉淀发生,将此沉淀滤出干燥之,即成砷绿,其反应式如下:
2K2CO3+As2O3=K4As2O5+2CO2
K4As2O5+2CuSO4=Cu2As2O5+2K2SO4
如于碳酸铜溶液中加入氧化砷而煮沸之,亦生绿色沉淀,将此沉淀滤出干燥之,亦可同样得到砷绿:
2CuCO3+As2O3=Cu2As2O5+2CO2
砷绿耐日光及空气之力甚强,惜因其含有毒质,故用作颜料不甚普遍,其主成份可以Cu2As2O5•2H2O表之,易溶于稀酸内,灼热之,即发生白色氧化砷气体,残余黑色氧化铜。
〖 银翠制法〗
[处方]纹银一两 石青约一两
[制法](1)将银打成薄片,剪成小块,投入倾银罐内,火上熔化。
(2)取石青末约六、七钱,投入已熔银上,以铁箸搅拌,银即自然起发 ,如不十分起发时,可再投石青末三、四钱,必能起发。所用石青不拘多少,总以银质发透为率。
(3)将发透之银取出打碎,研为细末,飞去灰渣,其色与靛花相似(翠色),故名银翠,将其浸入冷水,每日换水二次,七日夜后,火毒即尽,收贮备用。
按:银翠系以银同石青制成,石青成份为硫与砒,硫、砒同银相作用后,即成功“硫化银”同“硫化砒”,故对含螺旋体之梅毒有特殊制伏力量,再同三打灵药及过氧化铅等配伍后,更收相得益彰之效。
翠者,殆以其色名也,并有呼为“银碎”者,亦不无理由,以其碎银成粉也。一以色名,一以象名,各有取义,未可厚非。
顾世澄疡医大全痔漏门中,有退管方一个,绝类银翠,仅制度不同,特录于后,以资参证:
(甲)瓷石六两
打如豆大,用白芨水浸数日,取出,以硫黄粉为衣,入罐升 三小时,得丹约三钱。
(乙)辰砂四两 明矾四两(另入罐升成丹)
(丙)纹银一两 硫黄三钱 白砒三分(炼化成粉)
将以上三种药末各秤等分,研匀,米糊为丸,如粟米大,每服一分,白芷汤下,服后约半日间,下部即觉胀痛,用手拍左右臀,管即自出,俟出尽时,以生肌药收功。管口小者,先以烂药烂开,管即易出;欲管速出者,可再用蓖麻子煎水洗之。
附:灵药释性
锅烈:辛平无毒。功能去湿、杀虫、活血、解毒、化痰、解郁。
金丹:辛平无毒。功能治吐逆、反胃、坠痰、杀虫。
银翠:辛平无毒。合药能治一切奇疮怪症,内服功能敛口生肌。
石青:大热。因其有砒,故能解水银、轻粉之毒。善治一切风湿,筋骨作痛作肿,又能解一切寒凉药毒,及疮不收口,作寒作热等。更能领导水银、轻粉循行筋脉,以解周身痰气,乃诸药中之极热者。不可不用,亦不可多用。
杨鹏先经验救急方,乾坤夺命丹:
生白信石一两研末 生硫黄一两研末 白蜡一两
三宗标准,不可缺少分量,将蜡熔化,即下二药合匀,出锅为丸,每丸四分备用。
此药治男妇一切气寒、食寒、阴寒,及妇人白带,男子肾寒,白痢、泻下等,一切下部寒凉之症,并皆治之。如男妇阴寒,病在危急,速服此药,待至二十分钟时,无不立刻回生,每服一丸,小儿半丸,开水送服。
按:此即石青之加白蜡者。
烟硫:其性好走,善入肌肤,为驱风邪、疗诸癣之要药。但有大毒,故只可外用,不可内服。
〖 第一方 中九丸〗
歌曰:中九丸来味不多,说破异药笑哈哈,任他诸般奇怪症,每服数丸起沉疴。
[处方]锅烈一钱 金丹一钱 银翠三钱,若脓寒加石青五分
[制法]共研细末,用面糊趁热合药为丸,如凤仙子大备用。
[用法]每服一分,病重者,可由二分加至三分,用温酒或温开水送服,服至毒消尽时为止,忌食萝卜。如系阴症,可加石青一钱,余症不用;畏寒者,可加百草霜五钱。疔疮忌服,小孩量减。服丸之后,间有发现头晕者,不必畏惧,过一时即消失矣。
★中九丸的又一配合法
[处方]锅烈六钱 金丹三钱 石青四钱 银翠四钱 蟾稣二钱 熊胆三钱 珍珠二钱 麝香一钱
[制法]以枣泥为丸,如小黑豆大,朱砂为衣。
[用法]每服二、三丸,用龙眼肉包好,白糖开水送服,每日二次,病重者,可服三、四丸。血燥之人可加牛黄,如无牛黄,可用九转胆星代之。
按:此丸经编者临床实验,较前法配成者尤为无弊,不过成本未免高昂耳。
中九丸以金石药为主体,功能清血解毒,性热而猛,窜经走络,逐毒下趋。专治阴疽恶毒,及阴阳夹杂,症偏于阴者,无论身体何部生疮,凡漫肿无头,日轻夜重,皮色不变,顽麻木硬等患,均可服用此丸,未成者消,已成者溃,和平稳便,确有殊功。西南民间游方老医,对于初学后进,或遇局外人时,每每高声吟着:“祖师口传中九丸,锅烈金丹誓不言,用到石青不用处,方知银翠要口传,子孙永宝如金玉,不须富贵置田园”的俚歌以自炫,并故意表示其十足的神秘态度,一若获此方后,即可上傲王侯矣。如欲请教一番,更非重贽不可,即使一旦执弟子礼时,又多以“教一路,留一路,免得徒弟打师父”的行动来敷衍塞责。济世灵方遂为若辈愈传愈伪,良深浩叹!
按:中九丸的主要成份为灵药、金丹、银翠、石青等,其主药为砒、汞,砒、汞为梅毒的特效药,故其治“痰核瘰疬”者,乃梅毒性之淋巴腺肿也,其治“周身湿热古怪症”者,乃梅毒之全身溃烂也。梅毒为普遍传染之性病,非草根木皮所能生效,在“六○六”“九一四”等化学制剂未发明前,则中九丸之神奇,固应视为仙丹,尤为一般操外科业者之衣食秘方,自无疑义。有服此药后而发生腹痛、吐泻、头晕等乖象者,乃铅、汞、砒的中毒现象,下次如减量服之,自无此弊。又中九丸中如除去金丹,则可以之治疗痰哮喘急及顽固疟疾,均极神验。
〖 第二方 金蚣丸〗
歌曰:金蚣丸内用蜈蚣,全蝎山甲与僵虫,朱砂雄黄同配合,痰核瘰疬散无踪。
[处方]金头蜈蚣十五条,去头足微炒 全蝎二十个,去头足米泔水洗山甲二十片,土炒成珠 僵蚕二十条,炒去丝朱砂二钱 明雄二钱 川军(即大黄)三钱
[制法]共研细末,黄酒、面糊为丸,如绿豆大,朱砂、雄黄为衣。
[用法]每服三十至五十粒,空心温黄酒送服,老弱量服,汗出即愈,未成者消,已成脓者,次日即溃,已溃者忌服。如系痰核瘰疬,可兼服中九丸五至十粒以辅助之。又如患者体质柔弱,消化不良,服中九丸后腹痛作泻者,可兼服此丸,即可减退其副作用。
按:此方以毒性动物为主药,功能驱风破瘀,消肿镇痛,凡阳症之红肿热痛 高起者,如发背、疔疮、横痃,及小儿上部疙瘩(脖上、脖下,及头面等处) 等疮,皆有相当疗效,惟下部各疮不能适用,盖以风药多行上窍也。疮非气血凝滞不生,此方以蜈蚣、山甲、僵蚕、全蝎等药之上升,以驱风活络,雄黄、 朱砂、大黄等药之下趋,使毒出有路,一升一降,毒散结去,气血得以流行, 疮亦因此痊愈,他如小儿上部疮疖等,见效尤速。
又古方“五虎下西川”,即金蚣丸之多蝉蜕者,但据我收藏的十三方抄本中,亦有三本方中有蝉蜕,可知本方是从五虎下西川蜕化出来的一个验方。原方如次:
金头蜈蚣一条,去头足糯米炒黄色 全蝎五钱,洗去盐焙干 蝉蜕五钱,去头足 穿山甲五钱,陈土炒 僵蚕五钱,炒去丝
共研细末,笤面为丸,如绿豆大,朱砂为衣,壮者每服二十丸,弱者十丸,土苓汤下,忌油荤,及一切发物,凡一切杨梅毒疮,鱼口横痃,不问已溃未溃,皆可治之,无不验者。
按:五虎下西川方甚多,此其最古方也。(又一方有斑蝥,无山甲)
又钱塘赵恕轩串雅编及种福堂公选良方中之“鳞鲤丸”皆与金蚣丸方十九相同,且较金蚣丸完善而稳妥。据赵氏云:即铃医之“八面锋”为一切无名肿毒 之特效专药,而于瘰疬一症尤具特长,故编者每于用金蚣丸处,皆易以此方,不仅效力确实,而且更少流弊,今录其方于次:
归尾五钱 生军(即生大黄)三钱 蝉蜕二十只,去头足乳香一钱 没药一钱 制芩(黄芩)三钱 全蝎二钱 连翘三钱,去心 防风二钱五分 羌活二钱五分 雄黄水飞,七分 僵蚕二十五条,姜汁炒 牛胶一两,土炒 荆芥二钱 桔梗二钱 金头蜈蚣四条,去头足,分作四种制法:
一条用姜汁搽,焙干;一条用香油搽,焙干;一条用浓醋搽,焙干;一条用稣搽,焙干。
上制后,共合一处备用,研细末;再以山甲四两,亦分作四种制法:
一两用红花五钱煎汤煮,焙干;一两用牙皂五钱煎汤煮,焙干;一两用紫草五钱煎汤煮,焙干;一两用苏木五钱煎汤煮,焙干。
右制后,亦混合一处,研末备用。
将上面各种药末共合一处,以米醋打糊为丸,外以朱砂五钱为衣,每丸重一钱二分,瓷瓶收贮,以麝香五分养之。服时以一丸,热酒送服,未成者内消,已成者出脓,神效非常。金蚣丸药味即此方之一部分,与蟾酥丸处方亦小异大同,其为外科之重要方,可想而知。且此方之前数味,乃“神授卫生汤”药味,功能宣热散风,行瘀活血,解毒消肿,故为外科门中之首要方,且较金蚣丸尤为周到而踏实。编者每于用金蚣丸处,皆易以此方者,亦以其周到而踏实也。
吾蜀梁山杨旭东,蜀中医纂有“骊龙珠”一方,为痈疽总方,专治一切痈疽肿毒,不论已溃未溃,俱能散毒收口,生肌长肉,方名之下标明为“内廷方”,亦即鳞鲤丸、金蚣丸之小有不同者。惟方中蜈蚣系二十一条,将山甲、蜈蚣制好后,每以山甲末一两,蜈蚣末二钱,配入群药之中,每丸重一钱五分;全蝎又系用荷叶包炮之,此小异耳。欲知其详,可覆按原书。
又赵氏串雅编中之“八厘金”,主治痈疽发背,疔肿疮毒,未成者服之,内消甚效,察其处方药味,殆亦金蚣丸之加味,故并录于此,以作他山之助。
番木鳖(即马钱子)水浸去皮用油枯(煎熬)五钱 蟾稣二钱 僵蚕二钱 乳香二钱 没药二钱 胆矾一钱 蜈蚣三钱 山甲(炮炙)一钱 血竭一钱 朱砂三钱 蝉蜕一钱川乌一钱 雄黄一两 麝香五分
上共研末,于五月五日修合,水泛为丸,如莱菔子大,上部病饱服,下部病饥服,每以八厘,陈酒送下,小儿酌减。
他如赵氏之十宝丹,串雅补之回生丹,青囊秘授之全生丹,外科大成之六军丸,蓬莱山樵辑方之观音救苦丹等,皆与金蚣丸如出一辙,原书俱在,未遑尽录。
按:金蚣丸以蜈蚣、山甲、全蝎等为主药,故主药之分量宜重,因全蝎、蜈蚣、山甲等对腺体结核有疗效,自宜重用。且此方功能镇静神经,如加入麝香,更可治疗小儿惊风抽搐。
〖 第三方 三香丸〗
歌曰:丁木茴香三香丸,砂仁紫苏黄芩兼,白术茯苓陈皮草,干姜泽泻香附全,猪苓木通同草果,天花粉末面糊丸,一切寒凉虚危症,饮食不进效若仙。
[处方]丁香二钱 木香三钱 小茴七钱 砂仁五钱 紫苏七钱 黄芩一钱 茯苓三钱 猪苓一钱 白术三钱陈皮三钱 干姜一钱 泽泻一钱 香附二钱 木通一钱 草果五个 花粉三钱
[制法]共为细末,面糊为丸,绿豆大。
[用法]每服三钱,空心姜汤下。如患者气体虚弱,饮食少思,服中九丸后有呕吐 、腹痛之副作用者,速服此丸三钱,即解。
此方专治一切冷痰危症甚效,若患者体质虚弱,胃纳不旺,服中九丸后发生恶心、呕吐、头眩、腹痛,及泄泻者,可加此丸三钱同服,即可免除乖象。此方药味殊嫌庞杂(与木香流气饮略有出入),倘因服中九丸后发生呕吐者,亦可用炒山栀及白蔻,加入香砂六君子汤中服之,效力亦与本方之作用相等。
〖第四方 化肉膏〗
歌曰:化肉灵膏妙无穷,桑麻石灰一样同,二乌灵仙同煎水,淋漓入锅看雌雄,五灰虽然同此用,加减较彼有神功。
[处方]桑枝灰五升 麻梗灰五升 广石灰五升,未发者
[制法]共合一处备用,另以威灵仙一两,川乌四两,草乌一两,野芋头一两,生半夏一两,巴豆五钱共为咀片,煎成浓汁,将前灰放在竹箕内(先用稻草垫底),继将药汁淋于灰上,滤下之水,用器接收(滤得之水,以沾于舌上如针刺者为佳),约一大碗,入锅慢火煎之,俟浓缩到相当程度时,再加白矾一两,收膏贮瓶,黄蜡封口备用。
[用法]用时将药取出,研细如泥,挑置少许,涂于疮之中央,其药力自能散布四周,以奏化腐消毒之功。如觉疼痛,可揭开检视,如患部四边有红线样物时,即喷以冷水一口,其痛可立止。倘腐烂已去,欲生新肌时,可将此膏少许,用水调如淡茶色,用新笔蘸水,于疮上洗之,即可逐渐生肌敛口。
此膏之腐蚀力甚大,故使用之后异常疼痛,因其作用乃化学上之“轻氧化钾”也。现今新药群中不乏相同之物,如硫酸铜、硝酸银、石炭酸等,皆具有相同之腐蚀力量,如感觉自制麻烦时,亦不妨以此类化学品代用。赤水元珠有“化瘤膏”一方(即五灰膏),其处方虽与本方不尽相同,而其作用则完全一致,今摘录于此:桑木灰、枣木灰、桐壳灰、荞麦灰各二升半,共合一处,放于已垫稻草之竹箕中,淋汁约五碗许,入斑蝥四十只,山甲五片,乳香五钱,冰片一钱,用水煎作一碗,以瓷器盛之。用时以新石灰调膏敷之,干则随以清水润之。
“化肉膏”之作用专在追蚀恶疮腐肉,惟嫌其性质过暴,远不若薛己外科精义之“针头散”及仙拈集之“脱烂散”来得王道,故余意不若迳以二方之一代替之,更为圆满。
天灵按:“化肉膏”中之桑枝灰、麻梗灰所含成分为“碳酸钾”,加入石灰后即一变而为“轻氧化钾”,具有强腐蚀作用,伍以巴豆,其化腐之力愈益强大,他如灵仙、胆星、半夏、二乌等物,则取其能麻痹神经以减轻痛苦,配方制法,颇为巧妙。
〖第五方 药线〗
歌曰:诸家药线不相同,吾门药线有奇功,虽然砒矾一样用,火候之中看雌雄,不论痰核并附骨,化腐干脓显神通。
[处方]白砒三钱 明矾七钱
[制法]右各研细末,先于锅中滴麻油几滴,次将砒末放入,再将明矾末盖于面上 ,将锅在武火上烧之,俟砒、矾干结成饼,烟将尽未尽时,取出研末,以面糊作成细条(如粗线丝)备用。经此制炼之后,砒性已纯,凡瘰疬成管,及痈疽之久不干脓等,皆可用之。
按:此线为“三品一条枪”及“枯痔散”之基本方,亦有名“大药”者。景 岳外科钤名“枯痔水澄膏”,赵宜真炼师已收入青囊杂纂,临安曹五,加黄丹、草乌、蝎梢,名“如神千金方”,为高宗取痔得官。金鉴加轻粉、蟾酥,始名“枯痔散”,顾世澄疡医大全又去蟾酥,加入朱砂,亦名枯痔散。陈实功外科正宗,比金鉴方多天灵盖一物,徐灵胎谓此物大伤天和,万不可用,然正宗 此方原非陈氏自创,盖始于张氏医通,陈氏殆其附从者。鲍云韶辑验方新编时 ,又去轻粉而加入乌梅,以调整其腐蚀力量。他如外科金针、外科花蜜等书,亦采入之,殆皆祖述大全耳。方药之去取增减,姑置勿论,惟搽后能造成人工 发炎以枯干痔核者,皆砒、矾之力,不过随人增减,各夸巧妙而已。
外科大成之痔漏退管药线方中,有一方亦仅砒、矾二味,只制炼方法微有不同,亦摘录于此,以示此方作用之广:
白砒五钱,明矾一两五钱,将白砒入铁锅内铺匀,上盖明矾末,以火煅之,至矾枯时,喷冷水一口于砒上,随以棉纸盖于砒上,再随喷冷水三、五口于纸上,从锅盖边纸上看之,以有白霜透出时为率,如无白霜发现,可再煅再喷,直至有霜时为止,去纸,入去油乳、没各少许,盖于矾上,离火候冷,取出为末,以面糊为条备用。用时将此条插入漏孔,待管退出时为度。如于此方之中再加入蝎尾七枚,生草乌末一钱,即为最佳之枯痔药,编者枯痔时亦常用之。其他外科百效书之“点玄丹”,亦系砒、矾二物,且云善治恶毒,可见此药线一方专作去腐蚀绵之泛用品,盖顽固腐肉,非仗此种大刀阔斧之猛烈峻剂,实不能去此冥顽不灵之大患也。
此线短处是去腐甚痛,病者多不乐接受。王肖舫氏则以“蛤豆条”代之,化腐不疼,且极稳妥。其法系以蚊蛤一个,焙至焦黄色,再取生巴豆三粒,去皮心,焙研细末,加冰片少许,共合一处,调捻为条(以巴豆油质能粘和成条为度,否则须相势加油加药)。此条用时烂而不疼,功在药线之上。
〖第六方 紫霞膏〗
歌曰:紫霞膏贴远年疮,铜绿轻竭乳没良,麻仁松香合一处,白蜡清油要相当,久顽疮毒不收口,一贴之后效非常。
[处方]铜绿五钱 血竭五钱 乳香五钱 没药五钱 松香一两 蓖麻仁一百粒 轻粉二钱
[制法]先将前五味共研细末,投入石臼中,再加蓖麻仁、白蜡,并滴入清油数滴同捣之,约二三千杵时,即可成膏,如不成膏,可再加蓖麻仁数十粒再捣,直捣至臼内膏软如棉,十分融合时为止,收贮备用。
[用法]此膏善除湿热,拔毒生肌,凡夏秋之间感染湿热发疮者,以此贴之,其去腐生肌之功甚捷。他如梅毒、臁疮,亦有特效。
近人徐臧验方精华中之“紫霞膏”,较此方小有差别,惟其制炼方法则甚可取法,故转录之,以作本方参考:
制松香六两 制乳没各六钱 血竭四钱 铜绿二钱 潮脑六钱 朱砂三两 腰黄(腰黄是雄黄中质量最好者,尤其是飞腰黄)八钱 麝香八分 蓖麻仁三两
上十一味,除松香、蓖麻仁外,各先后研末备用,各药分量以研末后净秤为准,故在未研之前,当各多备若干,免致研后不敷。合膏时,以石臼捣松香使烂,次加蓖麻仁,三加铜绿,四加儿茶,五加乳香,六加没药,七加血竭,八加潮脑,九加朱砂,十加腰黄,末后加入麝香,合好之后,贮于碗内,用纸封固备用。上列各药重量,系就一料计算,如一次多合则手续较省,但松香既多,椿捣必难,故当事先预约数人工作,以便更番轮换,务使手不停杵,愈熟愈妙。捣时如药嫌干,可酌加蓖麻仁若干粒以调整之,如年久膏硬时,亦用此法调整。
此膏专治疬串,未成者自能消散,已溃而流脓液者,当酌加轻粉、犀黄以协助之,在摊膏时,须隔水炖融,切忌直接火烘,或在临用时就热水壶上温融之,不可采用直接火烘,因膏中麝香经火则气泄而效减也。
松香制法:以松香五斤,用鲜芙蓉花连叶十斤(以花多者为佳),柳条、桃叶、榴叶各五斤,甘草一斤,煮成浓汤后,去渣滤清,留一小部分,另储使冷,余盛锅中,安放露天(勿置屋内,妨爆溅也),入松香再煎,约松香一桶,汤三桶,俟油沸尽,即陆续用铜勺捞出,倾入冷汤中取起,每枚捏成如烧饼式,中穿一孔,以粗麻线贯之,分装布袋,紧束袋口,浸粪缸中四十九日,取出去袋,以长流水漂冲三日,再露七日夜后,埋土中七日,存储备用,以二、三年者为佳。粪缸以无病之童男、童女粪为最好,年长健壮妇女次之,惟忌经带,若男子已成人者,则不合用。
按:紫霞膏之见于古代方书者,不一而足,惟处方用途与此方有异,殆即“千捶膏”之衍化物也。又有所谓“化腐紫霞膏”者,则纯系用作追蚀咬头,功同“乌金膏”及“碧霞锭子”,与此大异其趣。
〖 第七方 千捶纸〗
歌曰:雄黄一钱砒五分,撒布纸上摺多层,轻轻捶得千余下,贴疮贴毒有良能,休将此方轻相视,杨梅疔毒大有灵。
[处方]白砒五分 明雄一钱
[制法]共为细末,取上好皮纸一张,将药末匀布纸上,摺为十数折,以木捶在纸上捶之,约千余下,药即吸入纸层,至转黄色时为度,收藏备用。
[用法]若遇杨梅疮毒肿起者,以此纸贴之最佳,其他溃后化腐亦妙。
〖第八方 太岁墨〗
歌曰:太岁墨中麝香烈,大戟蚊蛤茨菇协,千金二乌糯米调,内可服来外可贴,死牛死马河豚毒,山岚瘴气都消得,磨搽恶毒能止痛,又解砒毒并水恶,咽喉肿痛不得眠,疗疮搽上汤泼雪。
[处方]山茨菇一两 千金子一两 大戟一两 蚊蛤二两,去虫 麝香一分 川乌二两 草乌二两
[制法]右共为细末,以糯米煮糊捣匀,用模型铸为一钱重墨状条块,阴干备用。(旧例甲子年制者,型上刻甲子二字,乙丑年制者,型上刻乙丑二字,故有太岁之称)
[用法]每服一锭,病重者,可连服二锭,通利之后,用温粥补之。凡疔疮肿毒,口眼歪斜,牙关紧急等症,俱用温酒磨服,其他一切疮毒等症,皆用醋磨搽,功难尽述。
按:太岁墨即“太乙紫金锭”之变方,以二乌易朱砂、雄黄,化和平为峻险,专作外用,不重内服,反不若紫金锭之安全稳妥。经编者屡次临床试用后,深知其不如紫金锭之无弊,故在用本品处皆代以紫金锭,其收效颇能如理想也。
★附载
紫金锭又名“玉枢丹”,亦名“神仙万病解毒丹”,为通用古方之一。贵州遵义板桥镇之廖仁和堂,且以紫金锭、化风丹起家,至今三百年不衰,其用途之广泛及群众之威信,可想而知。惟各书中收有此方者,其使用方法颇不一致,且嫌记载简略,物未尽用,深为可惜。兹特将其处方及余历年临床上之实用心得,附录于后,俾免临时寻查翻阅之烦。
[处方]蚊蛤洗刮焙干,二两 千金子仁拣色白者研细去油净,一两 山茨菇去皮洗极净,二两 红芽大戟去芦洗焙干,一两五钱飞明雄三钱 飞朱砂三钱 麝香三钱
[制法]各研细末,于端午、七夕,以糯米粥入臼中捣烂和药,再捣数千杵,至极光润时为度,作成一钱重锭子,阴干备用。
[用法]每服一锭,病甚者,可加倍服之,须每隔三小时服一次,服后病在上者必吐,病在下者必下,下三次后,随饮稀粥即止。小儿减半,孕妇忌服,并不可与甘草同用。
按:紫金锭方之见于我国方书者,所在皆有,药味亦互有出入,除上列七味方之外,有加入全蝎、豆根、冰片、琥珀、苏合香、安息香、白檀香、草河车、独角莲等味者,各有妙谛,药理功用虽小有出入,但皆不能越出解毒、镇痉两条道路之外。兹特将各家处方汇录如次,以资识别:
(一)太乙紫金锭(乾坤生意方)
山茨菇 千金子 蚊蛤 大戟 朱砂 明雄 麝香
(二)太乙紫金锭(危氏得效方)
山茨菇 千金子 蚊蛤 大戟 朱砂 雄黄 冰片 麝香
(三)太乙紫金锭(丸散膏丹制造法)
山茨菇 千金子 蚊蛤 大戟 雄黄 冰片 全蝎 山豆根 苏合香 安息香 白檀香 琥珀
(四)太乙紫金锭(百一选方)
山茨菇 千金子 蚊蛤 大戟 麝香
(五)玉枢丹(验方新编方)
山茨菇 千金子 蚊蛤 大戟 雄黄 麝香
(六)万病解毒丹(证治准绳方)
山茨菇 千金子 蚊蛤 大戟 朱砂 山豆根 紫河车 独角莲
(七)赤金锭(仙拈集方)
山茨菇 千金子 蚊蛤 大戟 朱砂 雄黄 麝香 山豆根 麻黄 紫苏 半夏 苍术 木香 丹参 鬼箭羽 川乌 滑石
(八)太乙救苦丹(卫生鸿宝方)
山茨菇 千金子 蚊蛤 大戟 朱砂 雄黄 麝香 山豆根 麻黄 紫苏 半
夏 苍术 木香 丹参 鬼箭羽 滑石 升麻 桔梗 藿香 陈皮 大黄 银花 饭赤豆 香附子
(九)紫金锭(亚拙医鉴方)
山茨菇 千金子 蚊蛤 大戟 雄黄 冰片 麝香 琥珀 山豆根 银花 牛黄 月石 黄连 银花 珍珠 荆芥 丁香 蟾稣 钓藤 儿茶 犀角
(十)太乙丹(神功妙济方)
山茨菇 千金子 蚊蛤 大戟 朱砂 麝香 牛黄 珍珠 乳香 没药 防风
(十一)玉枢丹(方外奇方方)
山茨菇 千金子 蚊蛤 大戟 朱砂 雄黄 麝香 山豆根 草河车 丁香
(十二)太乙紫金锭(青囊秘授方)
山茨菇 千金子 蚊蛤 大戟 朱砂 雄黄 冰片 麝香 珍珠 金箔
(十三)紫蟾锭(许琏方)
此合紫金锭、蟾稣锭为一方,偏重外疡内消。
各方功用对比如下:
第一方 解毒,兴奋,通利关窍。
第二方 解毒,镇痉。古称治中风、中气,牙关紧急,舌蹇言涩,筋脉挛缩,骨节风肿,遍身疼痛,行步艰辛,急慢惊风等症。因方中全蝎为弛缓神经及镇痉之强有力药也。
第三方 解毒,兴奋,化浊。因方中有苏合香、安息香、琥珀、冰片、白檀香等,故兴奋神经、心脏及豁痰化浊之力,较第一方为强,此种功用,古人谓之开闭。
第四方 古称治百病疮毒。但方中无朱砂、雄黄之硫砒汞化合物,故解毒之力较为薄弱,惟轻浅肿痛,亦可用作内消。
第五方 古称解一切喉毒。其实药味出入无多,殆与第一方相等。
第六方 解毒之力与第一方同,惟方内之紫河车殊无取义,应以草河车为合。
第七方 此方加入麻黄……等解表、疏风、除湿药多味,似偏重在内症使用方面。
第八方 此方加入药味太多,喧宾夺主,深嫌庞杂,反失原方作用,不可为法。
第九方 此方亦加入大批清凉、解表、行气、强心药味,偏重内用,其作用殆与第七方同。
第十方 此方仅加丁香一味,意在加强肠的蠕动,于吸收后增加白血球数量,使大脑神经受激动而兴奋心脏的跳动,与霍乱菌相遇则使呈麻痹状态,涵有深意。
第十一方 此方加入草河车、灯芯炭、山豆根等清凉、镇痛、消炎药,对于咽喉肿痛效力较大,故为喉科医之常备药。
第十二方 此方加入珍珠、金箔二味,增强镇静力量,凡上部充血及口腔黏膜诸疮症,黏液分泌亢进,不眠、头痛、惊痫、遗精等症,可有相当疗效。
紫金锭方之不同者,尚不止此。此种泛用成药,正适合祖国广大农村需要,故宜大量制造,配合下乡。
徐灵胎曰:“此秘药中之第一方也。用药之奇不可思议,乃诸毒邪气内外要方,无病不治。”此方之名贵,可推想而知。
陈实功外科正宗中,对制法方面更带神秘色彩,但此种神秘行动,对过去制药技术亦有它的一定作用。因制药时熏沐洁体,必恭必敬,如有神在其上,在其左右,则在一切方面都能聚精会神,毫不马虎,这样来制出成品,必质量均佳,消灭粗制滥造,故神秘动作亦即封建社会中之一种负责表现也。旧法选端午、七夕、重阳日,于静室中虔诚合药,凡入室参加工作之人,均须在三日前断荤斋戒,更换新洁衣帽,临入室时净香熏衣,预立药王牌位,主人率众拈香拜祷,事毕,各将前药七味称准,投入大乳臼中,再研数百转,方入细石臼中,再加糯米浓饮调和,使软硬得中,方用杵捣千余合,至极光润为度,每锭一钱。修合时,除合药人外,余皆忌见。
(甲)紫金锭之用法
一、内科部分
○治一切饮食药毒、蛊毒、瘴气,河豚中毒,及自死牛、马、猪、羊等类之肉,人误食之,必昏乱猝倒,或生异形之症,并用水或淡酒磨服,服后或吐或泻,其人即苏。
○南方山岚瘴气,烟霞疠疫,触之最易尚人,感触之后,才觉意有不快,恶寒恶热,欲呕不呕,即磨一锭,姜汤服之,得呕利后,病遂豁然。
○阴阳二毒,伤寒心闷,狂言乱语,胸膈壅滞,邪毒未出,瘟疫发狂,喉闭喉风,俱用薄荷汤待冷磨服。
○赤白痢疾,肚腹急痛,霍乱绞肠痧症,及诸痰喘,并用姜汤磨服。
○男子、妇人急中癫邪,狂叫奔走,鬼交、鬼胎、鬼气、鬼魇,失心狂乱,猪癫、羊痫等症,俱用石菖蒲煎汤磨服。
○诸般痫疾,口眼歪斜,眼目掣眨,夜多睡涎,言语蹇涩,卒中风,口噤,牙关紧急,筋脉挛缩,骨节风肿,手足冷痛,步履艰难,一应风气疼痛,均用酒磨服。
○新久疟疾,临发作时,以东流水煎桃柳枝汤磨服。
○惊死、溺死、自缢死,只要心口微温未冷者,并用生姜、续断煎酒磨服。
○年深月久头痛,太阳穴痛,用酒入薄荷磨一锭,纸浸贴太阳穴,并服之。
○牙痛,酒磨涂痛处,并含少许,良久咽下。
○传尸痨瘵,为虫所噬,磨服一锭,或吐,或下恶物小虫,其病顿失。
○传尸痨瘵,全家每晨磨服一锭,三次后,逐下尸虫怪物,遂免传染。
按:此处之传尸痨瘵似即肠寄生虫之类,如为结核菌,殊非肉眼所能辨识矣。
○诸般气痛,皆用淡酒化下一锭。
○诸般膨胀,麦芽汤磨服。
○诸肿胀,用麦芽汤磨服。
○鼠疫恶核,以活血解毒汤送服本品一锭。
○时行疫气,常用焚烧,则不致传染。
○年深月久头胀、头疼,太阳穴痛极,偏头风,及愈后毒气攻注脑门作胀者,俱用葱酒研服一锭,仍磨涂太阳穴上。
○凡遇天行疫症,延街及巷,相传遍染者,用桃柳根汤磨浓,搽入鼻孔,次服少许,任入病家,可避传染。
○三十六种风症,用暖酒磨服。
二、妇科部分
○妇女经水不调或经闭者,红花煎酒磨服。(其他同内科)
三、儿科部分
○小儿急慢惊风,五疳五痢,脾病黄肿,瘾疹疮痛,牙关紧急,并用薄荷浸水磨浓,加蜜服之,仍搽肿上。年岁幼者,每锭分作数服。
○小儿受父母遗毒,生下百日内皮塌烂斑,及谷道、眼眶损烂者,俱用清水磨涂。
○小儿猪羊癫疯,以此锭一钱研细,候病发时,用陈酒送下,连服三钱,作三日服,永远除根。
○小儿肺炎,用温水磨服一锭,未愈再服,至愈为度。
○小儿对紫金锭之用量,周岁内小儿每锭四次,五岁内者每锭三次,六岁以上者每锭二次,十六岁以上者每锭一次。
○小儿梦中惊悸,及痰涎壅甚,大便如常者,井花水磨服,或薄荷汤送下。半岁者二至三分,周岁者三至五分。
四、外科部分
○痈疽发背,对口疔疮,并用无灰淡酒磨服取汗,外再用醋磨搽疮上,日夜数次,觉痒即消。
○疯犬、毒蛇、虫伤,及溪涧诸恶等伤人,随即发肿,攻注遍身,甚者毒气入里,昏闷乱叫,命在须臾者,俱用酒磨灌下,然后再服葱汤一碗,盖被出汗,立苏。
○跌打损伤,炒松节、淡酒磨服。
○汤火伤,以东流水磨涂伤处。
○痔疮或便毒,皆用温水磨服。
○食病死六畜或禽兽肉生疔者,速磨服此锭可救。
五、其他
○熏法:人患痨瘵,常焚此锭于卧室中,可除痨虫。
○利法:凡浴后,熏洗之后,早晚更空心白沸汤服一锭,亦能驱除痨虫。
○卧室中常焚此香,可辟邪祟。
○六畜牛马中毒,以此锭救之,无不效者。
乙)紫金锭之适应症
各种急性传染病之神志异常,昏迷卒倒(病毒侵脑),脉搏沉弱、沉迟(毒害心脏),舌苔垢浊厚腻,或如扑粉,面色垢黯,口臭秽味,身有腐臭气者,以及胃肠病之恶心剧烈,烦躁不安,欲吐泻而不得者(俗称痧秽类霍乱),又可供外疡疔毒等之外敷、内服用。
丙)紫金锭之验案
○一人患传尸痨瘵,诸药均不生效,一方士教服此锭,每晨磨服一锭,至三次后,遂下恶物尸虫,异形怪状,病遂豁然,以此相传,活人无算。
○一家患传尸痨,兄弟五人死者已三,有方士令服此药,遂各进一锭,一下恶物如脓状,一下死虫私蛾形,俱获生,其家遂以此药广济传尸症,无不验者。
○一女子久患痨瘵,为尸虫所噬,磨服一锭,片时吐下小虫十余条,继服苏合香丸半月,其病顿失,调经月余而愈。
○一男子患痔,未成脓,苦痛,大便困难,进一锭后,利两次,痛即止,不日全消。
○一男子患发背,疮头如粟,重若负石,内服、外涂后,利三次,每次服后肛门如炙,即日而瘳。
○有三男子,剥自死牛,明日周身患紫疱,不计其数,已而俱溃,各进一锭,两人吐泻而苏,一人药不下,即死去。
○一男子中风,牙关紧急,口出涎水,灌之寻愈。
○一女子为邪所交,腹中作痞,服之遂下恶物,其邪仍至,又服半锭,每夜于室中焚两三锭,使烟气满屋,遂不再至。
○一小儿昏愦,六日不省,一小儿惊风发搦,药不效,磨此锭灌之,并苏。
○薛己曰:余常用此丹治一切杂病及疮疽等毒,未成脓者甚效,其已成脓者,亦能杀其大势。考其药品,虽不言补,而羸瘦之人并效,诚神剂也。每配一单,花钱不多,有力之家,宜合以济人。
又曰:予治一妇人,月经过期不至,腹内作痛,服破血行气之剂,不效,以此服之,即愈。
又一妇人苦头风,作晕数年,亦服之,吐痰碗许,遂不再发。
又一妇人腹内结块,久而不消,服之即愈。
一妇人中风,牙关紧急,痰涎溢出,随服并愈。
一男子患喉闭,水浆难下,服之顿安。
一男子患缠喉风,服之亦愈。
一男子患便毒,坚硬痛甚,服之遂消。
○齐有堂咽痛喉痹,痄腮声哑论曰:脉两寸浮洪而溢者,喉痹也,脉微而浮者,死症也。经曰:十二经中惟足太阳经下项,余经皆凑于喉咙,盖君相二火独盛,则正热络,故痛者数也。予谓一言可了者火也。嗌干、嗌痛,喉肿、舌本强,皆君火也,咽痛极速,是相火所为肿也。夫君火者人火也,相火者龙火也。人火焚木,其势缓;龙火焚木,其势速。后世各详其状,名曰单乳蛾、双乳蛾、蛾子、舌胀、木舌胀、缠喉痹、走马喉痹,皆因热气结于外,其形似乳蛾。一为单,二为双,比乳蛾差小者,名曰喉痹;热结于舌下,复生以小舌子,名曰子舌胀;热结于舌,舌肿,名曰木舌,胀强而不柔和也。热结于咽喉,肿绕于外,且麻,且痒,且肿,大者名曰下喉风;暴发暴死,名曰走马喉风。故喉痹之症,死生反掌,其不误人者,无如砭针出
○魏玉璜柳州医话曰:频服玉枢丹可辟邪祟,并以之烧烟于卧室,即愈。
又曰:以井花水调服玉枢丹,可治蛊毒。
又曰:发背以玉枢丹内服、外涂,即可得瘳。
○蒋示吉曰:玉枢丹功能解百毒,逐水气,下痰,开结镇惊,去积通窍,除惊悸,定搐搦,理内外无名之症,疗大小疑难之疾。
○聂云台曰:紫金锭有麝香,乃兴奋解毒之剂,大戟、千金,乃排泄剂,蚊蛤、茨菰,为解毒剂。古人本用为治痨瘵及小儿疳疾、瘰疬、流注之用,疗效甚多。从方内之麝香观之,亦为兴奋血循环作用也。
○时逸人曰:玉枢丹可治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每服一钱,每日三至五次,每隔三小时服一次。小儿酌减。须在初起时多服乃效,不可延迟自误。用钩藤五钱,薄荷三钱,煎汤送下;痰多用鲜竹沥一两,生姜汁三分,开水冲服。
(丁)紫金锭之药解
山茨菇:本品产于我国广西南宁及其他之卑湿地区,味甘微辛,有小毒。含有Tulipin及淀粉等成份。功能解热毒,疗疮疡,治痈肿、疮瘘、疔疮及瘰疬结核,故适用于各种急性热病、败血性症、脓毒症、疔疮肿毒、痈疽发背、瘰疬结核等症。用量五分至一钱五分,凡体弱中寒者忌用。
千金子:本品产于四川、浙江、台湾省等地,一名续随子,辛温有毒。含有脂肪油(Fattyoil)40--46%,大戟乳脂(Enphorbin)及马粟树皮素(Aescule-
tin C9H6O4)约0•9%等成份。功能化实症痰水,消症瘕胀满,利大小肠,为峻下剂,兼有利尿、通经作用,对于食物中毒有泻下作用,凡水肿、腹水及月经闭止等症,皆适用之。用量八分至二钱,惟中虚泄泻者忌用。
五倍子:又名蚊蛤,产于我国四川、湖北、浙江、广东、广西、甘肃、山东、河北等省,味苦酸、温涩。含有鞣酸、脂肪、树脂等成份。功能敛肺、涩胀、止汗、止带、止血、生津,为强有力之收敛剂,适用于慢性肠炎,久痢不止,吐血、呕血、咳血、衄血、便血、尿血、痔血等一切血症,及妇人子宫出血,赤白带下,自汗、盗汗,外用于金创出血,皮肤湿疮,中耳炎、口腔炎等症,有杀菌防腐之功。用量五分至一钱半,凡外感咳嗽,及泄泻痢疾之初起者,均忌用。
大戟:产于我国广东、广西、江苏、浙江、河南、河北、山东、江西、湖北及东北各省,味苦辛、甘寒,有毒。含有大戟乳脂、树胶脂、草酸钙、淀粉、皂素等成份。功能逐水通坚,蠲蛊毒,通二便,为逐水峻泻剂,凡水湿痰饮,停留胸胁,或腹大肢肿,或食物中毒,脘腹剧痛等症,皆可以行水、通便为目的而使用之,此外并可通月经,消痈肿。惟虚弱人忌用。
雄黄:又名熏黄,一名腰黄,我国云南、四川,及湖南零陵、甘肃武都等地,皆盛产之,味苦,性温,有微毒。含有二硫化二砷(As2S3)成份。外用功能燥湿杀虫,疗疥癣,除蛇毒;内服能劫痰解毒,杀肠虫,治惊痫,为驱虫解毒剂,凡秃疮、疥癣、瘰疬、恶疮、梅毒、麻风、蛇咬,及肠寄生虫等症,皆适用之。用量:散剂一厘至三厘,煎剂二分至五分,惟脾虚泄泻者忌用。
朱砂:又名丹砂,产湖南辰州者名辰砂,为汞矿类之硫化物;此外云南、贵州、湖南、湖北、四川及辽东等省均产之,无臭无味,甘寒无毒。含红色硫化汞(HgS)成份。为镇静镇痉药,功能安魂魄,定惊痫,止烦满,通血脉,益气明目,驱梅,通经,消痈肿,疗疥癣,凡怔忡健忘,心神不宁,惊恐多梦诸内症,及痈肿恶疮诸外症,皆适用之。用量一分至五分,心脏衰弱者忌用。
麝香:产我国西藏地方,四川、云南及西北各省,性辛温,味微苦。其药理作用类似樟脑,有兴奋中枢神经系(尤其是刺激呼吸中枢、血管舒缩中枢)及心脏的功能,故能控制血流,为极有力之强心药,功能行气活血,强心提神,平脑,解痉,止腹痛,为兴奋药,对于热病末期之心脏衰弱,发现昏迷状态之虚脱重症,以及神经抽搐,知觉障碍,精神不安等症,有安脑镇痉之效,用于脏器郁血、血拴、血塞及癌肿等,有驱瘀消肿之效,用于月经困难、经闭等,有通经行滞之效。用量二厘至一分,凡孕妇或初起之急性热病,以及急性炎症之发高热者,皆忌用。
按:此方配合十分周到, 举凡镇静镇痉,兴奋强心,消炎解热,通便利尿,逐水除湿,杀菌防腐,通经行滞,收敛止血等等作用具备,既有峻下逐水之千金、大戟,又有缓和收敛之茨菰、千金子,故多服久服,均无中毒之虞。且各物配伍后,似尚有其他未明之化合作用,治疗上始能如是神奇,值得作进一步探索研讨之。
(戊)紫金锭之药理作用
一、入胃肠后:(1)直接杀菌;(2)制止炎性分泌;(3)排除病理产物;(4)刺激胃肠,引起吐泻,但又能制止吐泻;(5)以泻下诱导,减退上部之炎症。
二、入血分后:(1)杀菌清血;(2)活血解凝;(3)兴奋心脑;(4)安抚神经。
(己)紫金锭之收藏及来历
此锭初制好时,不可日晒,当用阴干,或石灰干燥后,长期贮入石灰罐中,以防生霉变性,各药肆中多和丁香同藏,以防变性泄气。
此锭创于何年,始自何人,无从详考。宋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早已收载,陆定圃冷庐医话云出道藏。然元人卫济宝书续添方中亦载之,名曰“神仙解毒万病丹”,以为喻良能方;葛承祖方后详载各症治引,并可救自缢、落水(用冷水磨灌下),绍兴府帅有施此药者,渠一子落水已死,用此法救之遂苏云云,似在元代始推广应用也。
〖第九方 代针散〗
歌曰:畏痛之毒可代针,巴霜信石各等分,净雄一分相兑用,痈毒出脓渐渐轻,不问恶毒痰血起,陈醋调敷止痛疼。
[处方]巴霜一钱 信石一钱 明雄一钱
[制法]共研细末,收瓶备用。
[用法]若遇皮薄疮疖,不得穿头而畏刀针者,以陈醋调敷患处,约一日间,疮头即自行穿溃,或用黄蜡捻作麦粒大,令其两头有光,每服三粒,黄酒冲服,见汗之后,疮头即穿。如遇皮厚之疮,须用铍针刺开少许,再敷此药,如未成脓,则此药不可用,否则等于活剥龟壳。
许琏外科证治全书中有“咬头膏”方,专治痈瘤脓熟不溃,作用虽与代针散同,其处方则较代针散为王道,因其可减低腐蚀中之痛感也,故摘附其方如次,俾临床时多一应付法门。
制乳香 制没药 番木鳖 生蓖麻仁 铜绿各等分
共为细末,另以不去油巴豆加倍,同药末捣和成膏,再加白砒一分捣匀,临用时,以绿豆大一粒放患顶上,用膏药掩贴之,溃时即行揭下,让脓汁外出,惟胎前、产后不可贴用。
〖第十方 薰洗汤〗
歌曰:大凡恶毒瘀血成,不曾发散致痛疼,秘授奇方薰洗法,羌独荆防花木行,薄苏桃槐桑木叶,金银川草显威灵,将药入锅同煎水,一薰洗后见太平。
[处方]银花三钱 羌活 独活 川乌 草乌 防风 苍术 薄荷 苏叶各二钱 桑叶 桃叶 槐叶 樟叶各一握
[制法]各药共同煎水备用。
[用法]将煎好药水,乘热先
由Admin于周四 二月 10, 2011 3:23 pm进行了最后一次编辑,总共编辑了1次
回复: 张氏外科十三方考(修订本)
《外科十三方考》一书体现了张觉人先生一贯之品格。本书为一部外科著作,同时也是丹道医学的一部重要著作。“外科十三方”约起自明代,但此十三方多为铃医不传之秘,师传徒受,各有隐藏,世人甚至历代诸多医家都不能窥其全貌。张觉人先生历数十余年,广为搜求诸方,将所搜集的各种抄本,结合自己长期临床经验辑成《外科十三方考》一书。本书内容翔实,将十三方的药味组成、丹药配置方法、功用主治、用药禁忌等丹家不传之秘及家藏和所搜求的相关文献资料均一一披露。本书所载各方对于今天临床仍然具有较高实用价值,同时对于我们学习中医外科及了解丹道医学具有重要意义。
回复: 张氏外科十三方考(修订本)
张觉人(1890—1981),字梦禅,自号觉因老人。少年迭遭不幸,却勤勉好学。自13岁先后师从伯父张义泰、道人倪静庵及廖复阳等学习中医内外诸科及丹道之学。张觉人先生一生光明磊落,道德高尚,治学谨严,矢志国术,潜心著述。临证教学70余年,以丹医济世,活人无数。在中医外科方面有较高的造诣,列丹药的研究尤具心得。著有《外科十三方考》、《中国炼丹术与丹药》、《丹药本草》、《五禽气功》、《外科学讲义》、《方剂学讲义》、《本草学讲义》等著作。
您在这个论坛的权限:
您不能在这个论坛回复主题